绿胸芒果蜂鸟(英文名:Green-breasted Mango,学名:Anthracothorax prevostii),是雨燕目蜂鸟科芒果蜂鸟属的鸟类。是体型最大、最壮实的蜂鸟之一,喙粗短略下弯,雄鸟通体深金属绿并具紫尾,雌鸟喉胸具宽阔黑色中纵纹并白尾端,幼鸟喉胸带锈斑。该物种为美洲热带低地广布种,分布自墨西哥东部经中美至巴拿马,并见于加勒比海数岛及哥伦比亚东北、委内瑞拉北部。它适应性强,常见于林缘、红树林、次生林、果园及城镇绿化区。
外形特征:体长10.2–12.5厘米,体重6–7.5克。雄鸟:头至上背及胸侧金属绿,喉及上胸中央具宽黑带,两侧闪蓝光;尾略凹,中央一对尾羽铜绿,外尾羽紫红至栗紫并具黑边。雌鸟:上体金属绿,尾圆,外尾羽基紫端白;喉至上胸中央黑色窄带,两侧具长白纹,胸腹余部白并带绿缘。幼鸟似雌鸟但喉至上胸无黑中纹,侧喉及胸侧具栗色纵纹,上体羽缘淡色。各亚种在体色铜绿程度、喙长及黑色中带宽窄上存在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通常较为安静。雄鸟求偶时自高栖处发出3–4次重复的细薄、金属质感“tsi-si-si…”连音,每串2–3秒。飞行中发出短促尖锐“sip”或“sik”;取食或停栖时发出粗哑“chik-chik-chik”;追逐时伴以高而细的颤音。飞行时翅振声如蜜蜂嗡鸣。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热带低地至海拔1500米的开阔或半开阔生境,包括林缘、红树林、次生林、果园、城镇公园及庭院。多数留居,仅墨西哥东北端种群具短距离迁徙:1–8月在塔毛利帕斯至瓦哈卡北部繁殖,9月南迁萨尔瓦多等地越冬,2月北返。以悬停取食方式吸食多种乔木(如木棉、羊蹄甲、凤凰木)、藤本、灌木及草本(如赫蕉、香蕉)花蜜,亦捕食小型飞行昆虫或从叶面和蜘蛛网猎取节肢动物。常单独或成小群取食,与其它蜂鸟同树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随地理差异:大西洋坡3–8月,太平洋坡萨尔瓦多10–2月,哥斯达黎加12–5月,一年可育两窝。雌鸟单独营巢,巢筑于10–30米高的水平枝或电缆、围栏等人工物上,为典型蜂鸟杯状巢,由植物纤维、棉絮及地衣外覆,蛛丝固定,外径约46毫米、内径24毫米、壁厚29毫米。每窝2枚纯白长卵,11.5×8.5毫米。孵化期未知;雏鸟21–25日龄离巢,雌鸟继续哺喂数日。
区别辨识:与同属近似种区别在于:绿喉芒果蜂鸟雄鸟喉全绿;黑喉芒果蜂鸟雄鸟黑喉带更宽且胸侧铜色;巴拿马芒果蜂鸟雄鸟喉胸蓝绿色而无明显黑中纹。雌鸟极相似,需结合上体铜绿程度及地理分布判断;星喉蜂鸟(Heliomaster属)具更长直喙、淡腹及腰白斑。亚种间差异以喙长、上体铜绿深浅及黑中带宽窄为主要识别特征。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全球估计50万至500万只成熟个体,趋势略降但总体稳定。列入CITES附录II。在墨西哥及中美多数国家列为无危;仅巴拿马因分布狭窄列为易危。受森林砍伐短期有利,城市扩张及栖息地片段化为潜在威胁。
地理分布:繁殖区:墨西哥南部塔毛利帕斯—瓦哈卡北部(季节性),其余墨西哥、贝里斯、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至巴拿马西北部,圣安德烈斯与普罗维登西亚群岛,哥伦比亚瓜希拉半岛及委内瑞拉北部沿海。非繁殖区:墨西哥东北部种群冬季移至萨尔瓦多;太平洋坡墨西哥至萨尔瓦多亦为越冬地。偶尔迷鸟至美国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乔治亚、北卡罗来纳、威斯康星等地。
其他:分类史复杂,曾为黑喉芒果蜂鸟的亚种iridescens曾归入本种,现又划回黑喉芒果蜂鸟,但可能应视为独立种。分子系统学支持绿胸芒果蜂鸟与巴拿马芒果蜂鸟为姊妹种,与黑喉芒果蜂鸟构成姐妹群。无杂交记录。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绿胸芒果蜂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绿胸芒果蜂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