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隐蜂鸟(英文名:Reddish Hermit,学名:Phaethornis ruber),是雨燕目蜂鸟科隐蜂鸟属的鸟类。迷人的小型蜂鸟,具有非常醒目的黑色面罩,上体呈深橄榄色,下体和臀部为肉桂色。雄鸟拥有不完整的黑色胸带和较短的尾巴及翅膀,而雌鸟则具有更长的翅膀和尾巴,尾羽边缘比雄鸟宽。红隐蜂鸟常见于森林下层及森林边缘,特别喜欢Heliconia花朵。
外形特征:红隐蜂鸟体型小巧,长度约为8至9厘米,重量在1.8到3克之间。所有亚种的上体一般为暗绿色和锈红色,下体为肉桂锈色。雄鸟胸前有一条黑色的带状羽毛,尾羽末端有狭窄的白色或红色尖端。雌鸟的下体颜色比雄鸟淡,且尾羽边缘更宽。幼鸟外观类似成年雌鸟,但雄鸟幼鸟的翅膀较短。
鸣叫特征:其鸣唱为持续重复的高音调短语,其间有明显的停顿,每3至6秒发出一次声音,通常由均匀间隔、略微下降的单音符组成,随后是一连串加速下降的音符,例如:“tsee....tsee...tsee...tsee.tse.tsitsi”。有时会省略加速部分,或者延长为几乎以颤音结尾。
生活习性:红隐蜂鸟主要栖息于森林的下层,偏好在森林边缘活动。它们通过陷阱式觅食策略,访问多种开花植物以获取花蜜,同时也会捕食小型节肢动物。在巴西东南部,通过刺穿花冠基部盗取花蜜似乎是一种常见的觅食策略。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东北巴西为5月至10月,在东南巴西为10月至2月。巢穴呈锥形杯状,由各种植物纤维、苔藓、地衣和其他植物材料及蜘蛛网构成,固定在悬挂叶片的内部尖端。每次产卵两枚,卵的尺寸约为7.6至8.5毫米×11.5至13毫米,孵化期为14至17天,仅由雌鸟负责孵化。雏鸟皮肤呈玫瑰色,背部有两条浅棕色绒毛线,眼睛在六天大时睁开。雌鸟会在幼鸟离巢后几天继续照顾它们。
区别辨识:红隐蜂鸟与白眉隐蜂鸟曾被视作同种,但现已确认为独立物种。红隐蜂鸟的亚种间主要区别在于体型大小、下体颜色和尾羽特征。P. r. episcopus的下体颜色更偏向橙锈色,P. r. nigricinctus是最小的亚种,具有最丰富的锈色下体,而P. r. longipennis是最大的亚种,拥有白色的下巴,中央尾羽有锈色尖端。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包括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和圭亚那等地。在多个保护区中均有记录,包括委内瑞拉的伊马塔卡森林保护区、圭亚那的乔治敦周边、法属圭亚那的玛娜和诺拉盖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塞拉多奥尔加斯国家公园、巴伊亚州的波尔图塞古罗和博阿诺瓦,以及玻利维亚的萨特贾、圣克鲁斯和科恰班巴之间。
其他:红隐蜂鸟的全球保护状态良好,但在某些局部地区可能面临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隐蜂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隐蜂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