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雨燕

Short-tailed Swift Chaetura brachyura

短尾雨燕(英文名:Short-tailed Swift,学名:Chaetura brachyura),是雨燕目雨燕科硬尾雨燕属的鸟类。亦被称为硬尾雨燕,体型较小的暗色雨燕,广泛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低地及丘陵地带。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较短的方形尾巴,与其他Chaetura属雨燕相比,翅膀宽大且边缘略显圆润,使尾部显得更短。这种雨燕常见于热带森林边缘、河流附近及开阔地带。

外形特征:体长约10.5厘米,体重约20克。头部突出,拥有明显短小的方形尾巴,翅膀长而狭窄,体态健硕。全身呈现光泽的紫黑色,臀部和腹部末端为淡灰棕色。幼鸟的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覆羽尖端有窄白色斑点,其余部分与成鸟相似。亚种praevelox体色偏棕,喉部略浅;ocypetes亚种尾翼较长,翅膀亦长,下巴和喉部颜色较浅,前额棕色,眼纹边缘淡色;cinereocauda亚种喉咙颜色比指名亚种更深,全身光泽更绿。

鸣叫特征:主要发出一系列单音节‘chip...chip...chip...’的叫声,通常与明亮悦耳的‘wee-d-drr...wee-d-drr...’(比大多数Chaetura属雨燕更低沉,类似雀形目鸟的叫声)相结合。

生活习性:栖息于次生林、热带低地常绿林边缘、热带落叶林和灌木丛中。在厄瓜多尔记录到海拔高度可达1900米,但在山地或丘陵地区通常不超过800-900米。常见于海岸线,特别是在苏里南的红树林上空休息,也出现在开阔地带,包括干燥地区、大草原和次生林上方,偶尔在人类居住区上空飞翔。

生长繁殖:在特立尼达岛,繁殖期与夏季雨季同步,雨季初(4月初至9月初)迅速筑巢。在巴拿马,繁殖期始于5月雨季。一对特立尼达岛研究中的短尾雨燕在其巢穴5公里外定期觅食喂养幼鸟。每季可尝试繁殖1-3次,间隔时间约4-74天。每窝产卵2-7枚(平均3.8枚),孵化期17-18天,孵化率51.5%。幼鸟孵化后48-72小时内全部破壳而出。最初白天长时间孵卵,到第8天缩短至20分钟。夜间由一只或两只亲鸟孵卵,直到幼鸟长大无法完全覆盖,大约两周后停止。幼鸟通常在孵化后22-23天离开巢穴,然后粘附在巢穴壁上,多数幼鸟会留在那里直到30-36天大。成功离巢的幼鸟占孵化总数的53.5%。

区别辨识:与同域内的淡腰雨燕的区别在于缺乏臀部与尾部之间的对比,后者的臀部颜色明显深于短尾雨燕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区域,包括巴拿马、哥伦比亚、圭亚那南部至巴西、厄瓜多尔和秘鲁;在巴西,遍布整个亚马逊盆地,但东南部盆地部分地区除外。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即使在最炎热的地区,也很少出现在海拔800米以上,最高记录为1300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短尾雨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短尾雨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