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喉针尾雨燕(英文名:Mottled Spinetail,学名:Telacanthura ussheri),是雨燕目雨燕科黑针尾雨燕属的鸟类。属于雨燕科。其特征包括暗色下体和白色的臀部斑块,使其与其它针尾雨燕明显区分开来。分布广泛,可见于非洲大陆多个国家。
外形特征:体长约14厘米,体重介于33至34.5克之间。具有典型的针尾雨燕翅膀形状,翼尖呈钩状,内侧主羽膨大,外侧次级飞羽紧贴身体,尾部突出,展开时圆形,闭合时方形,尾羽末端有2至4毫米的棘刺。上体和下体黑色或棕色,喉部有淡色斑点,腹部有白色区域。不同亚种间颜色和尾巴长度有所差异。
鸣叫特征:通常较为安静,常见鸣声为重复的节奏性‘titititititi-rrit’声,偶尔发出较长的‘shree-shree-skii-skirrrrrreeeee’或‘chiti-chiti-chiti skirrrreeeee’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环境,包括画廊森林、常绿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偏好有猴面包树的干燥落叶林。活动于多种生境,避开人类居住区。在塞内加尔、东非部分地区和安哥拉偏好沿海地带。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为4月至5月。巢筑于空心树洞中,尤其是猴面包树,有时也会在烟囱、房屋墙壁或梁下筑巢。每季使用新巢,巢由干枝和其他植物材料粘合而成,巢穴结构可达75至80毫米。每次产卵4枚。
区别辨识:与小雨燕相似,但斑喉针尾雨燕腹部下方有浅色带,飞行时翅膀前推,显得更为虚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东非和中非部分区域最为丰富,但在南非范围内稀少。在南非,估计1984年仅有不到50对,可能多达300只个体,被列为红色名录物种。在利比里亚可能是最稀有的针尾雨燕,但确切状态未知。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大陆广泛区域,包括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斑喉针尾雨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斑喉针尾雨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