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夜鹰(英文名:Chuck-will's-widow,学名:Antrostomus carolinensis),是夜鹰目夜鹰科卡氏夜鹰属的大型夜行性鸟类。以独特的‘卡氏夜鹰叫声命名,体长约28至33厘米,翼展可达58至66厘米,体重介于66至188克之间。分布于美国东部,包括东南部的松树林和沼泽地带,以及长岛、纽约、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等分散地区。
外形特征:卡氏夜鹰拥有显著的大头和长尾,其羽毛颜色从灰褐色到鲜明的赤褐色不等,通常带有复杂的斑纹。上体部分斑驳的棕色、浅黄色和黑色,喉咙呈淡赤色,下喉有半领状图案,雄鸟为白色,雌鸟和幼鸟为浅黄色。胸部为黑色和赤褐色斑点,其余下体为丰富的肉桂色到淡黄色,带有深褐色条纹。雄鸟的外侧尾羽上有白色斑块,雌鸟则没有。成年雄鸟比雌鸟稍大。
鸣叫特征:卡氏夜鹰的鸣叫声为一系列重复的音符,中间夹杂着振动的音节,两头较短,音高变化不大,速度比鞭穷威的叫声慢,音调更低,穿透力更弱。
生活习性:卡氏夜鹰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森林和沙丘地带,夜间活动,白天常在地面或低树枝上休息。它们主要以夜间活跃的昆虫为食,如蛾、甲虫和有翅蚂蚁,偶尔也会吞食小型鸟类和蝙蝠。在满月或接近满月的夜晚,它们的叫声尤其响亮。
生长繁殖:繁殖期间,卡氏夜鹰会在枯叶覆盖的地面上产卵,一般产2枚粉红色带有棕色和紫罗兰色斑点的蛋,由雌鸟负责孵卵。
区别辨识:卡氏夜鹰与鞭穷威相似,但体型更大,翅膀更长,颜色更偏向赤褐色。卡氏夜鹰的尾巴上白色较少,但在飞行或休息时不易观察到。通过声音识别是最有效的方式。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主要在美国东部,包括东南部的松树林和沼泽地带。非繁殖季节迁徙至中美洲、南美洲北部以及西印度群岛。
其他:自19世纪以来,卡氏夜鹰的分布范围逐渐向北和向西扩展,超出了其在东南部的核心区域,进入中大西洋各州。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卡氏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