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尾夜鹰

Ladder-tailed Nightjar Hydropsalis climacocerca

梯尾夜鹰(英文名:Ladder-tailed Nightjar,学名:Hydropsalis climacocerca),是夜鹰目夜鹰科水夜鹰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亚马逊雨林,尤其在森林河流、沙滩及牛轭湖岸边常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较长且形状独特的尾巴,由中央和最外侧的尾羽形成双凹口。雄鸟具有白色喉咙、翼上的白色条带及尾羽外缘的显著白色边缘;雌鸟尾部较短,缺乏白色喉斑及翅膀、尾部的白色。物种分布于南美低地,偶尔在高达2600米的地区出现。

外形特征:梯尾夜鹰体型较大,羽毛以沙棕色为主,带有不明显的浅色斑纹,尾部长而具特色,呈W形,由最长的中央和最外侧尾羽构成。雄鸟的外侧尾羽宽边白色,翼上有一白色条带,喉咙白色;雌鸟颜色更偏褐色,尾部较短,缺乏雄鸟的白色特征。两性均具有颈部后方的淡色项圈,尾羽形态独特,雄鸟尾羽外侧有白色边缘,雌鸟则较为平实。幼鸟与雌鸟相似,但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上有更多的赤褐色标记。

鸣叫特征:梯尾夜鹰不常鸣叫,但在飞行中偶尔会发出柔和的叽叽声。

生活习性:日间在牛轭湖和河流边缘植被中休息,夜晚在河岸和沙滩附近觅食。主要栖息于亚马逊低地的森林河流、沙滩和牛轭湖周边,活动范围包括河流边缘及砂洲。以夜间飞行捕食昆虫为主要生活方式。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有限,但已知雌雄成对紧密相邻筑巢。

区别辨识:雄性梯尾夜鹰因其长而三叉的尾羽而易于识别,雌鸟则通过较短的尾部、缺乏白色喉斑和翅膀尾部的白色区分。与白尾夜鹰相比,雌性梯尾夜鹰上方颜色更沙色,具有明显的赤褐色颈圈,尾部较短且无双凹口状。剪尾夜鹰具有颈部后方明显的淡色颈圈,雄性剪尾夜鹰尾部比梯尾夜鹰更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梯尾夜鹰主要分布在亚马逊盆地,包括巴西、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亚马逊区域,以及委内瑞拉的部分地区。其分布不越过亚马逊河口向东延伸至马罗岛。

其他:梯尾夜鹰在地理分布上与剪尾夜鹰部分重叠,二者共同覆盖了安第斯山脉以东的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从阿根廷中部到加勒比海岸,仅在巴西马兰昂州东南部亚马逊盆地附近的小区域内未发现其踪迹。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梯尾夜鹰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梯尾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