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尾夜鹰

Lyre-tailed Nightjar Uropsalis lyra

大燕尾夜鹰(英文名:Lyre-tailed Nightjar,学名:Uropsalis lyra),是夜鹰目夜鹰科小燕尾夜鹰属的鸟类。独特的鸟类,以其雄鸟个体拥有的惊人长尾著称,其长度可达体长的三倍,尾端点缀着白色。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自委内瑞拉至阿根廷西北部,常见于亚热带森林中的陡峭道路切口、滑坡或悬崖面。雄鸟白天在藤蔓或树枝上休息,长尾下垂;雌鸟更倾向于地面休憩。黄昏时分,雄鸟会展示其超大的尾巴,发出甜美、音调逐渐升高的哨声。

外形特征:雄性大燕尾夜鹰的特征在于其异常延长的尾羽,长达60厘米以上,尾尖白色,是其最显著的特点。除尾羽外,其上身呈棕色,点缀以灰色、淡黄色和肉桂色斑点,背部带有淡色的波状花纹。翅膀和尾巴其余部分为深棕色,无白色或淡黄色痕迹。雌鸟的尾羽较短,没有白色,但尾巴可能因外侧尾羽较长而显得叉开。头部、颈背有肉桂色项圈,腹部呈波纹状的棕色条纹。雌雄差异明显,雌鸟冠羽呈灰褐色,而非雄鸟的棕色,且主翼羽有更为突出的肉桂色标记。

鸣叫特征:雄性大燕尾夜鹰的鸣唱是一系列欢快的、音调逐渐上升的‘wéeou-tee’声,通常在黄昏时从枝头或地面发出,也会在飞行或追逐雌鸟时发出。

生活习性:大燕尾夜鹰偏好在海拔1100至2100米的湿润山地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栖息,尤其偏爱靠近流水的悬崖和峡谷。它们是黄昏和夜间活动的物种,通过从岩石或低矮的栖息处飞扑来觅食,通常返回同一栖息地。日间,它们会在树枝或悬崖上休息,常被植被遮掩。

生长繁殖:据观察,大燕尾夜鹰可能是多配偶制,雄鸟会在群体繁殖场通过飞行展示吸引雌鸟。繁殖季节尚未明确界定,但似乎随分布范围而异。已知的一个巢穴是在受干扰森林附近牧场土地上的废弃壁炉里,由雌鸟独自照料单个雏鸟,未见雄鸟在附近。

区别辨识:与类似物种小燕尾夜鹰相比,大燕尾夜鹰的雄鸟具有更加夸张的尾羽,而雌鸟的冠羽呈灰褐色,而非小燕尾夜鹰雌鸟的深棕色,且前者具有更明显的肉桂色项圈。此外,大燕尾夜鹰的栖息地通常位于较低海拔。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大燕尾夜鹰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范围从委内瑞拉向南延伸至玻利维亚南部,主要在海拔1100至2100米之间,但也可见于800至3500米的高度。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大燕尾夜鹰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大燕尾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