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夜鹰(英文名:Common Nighthawk,学名:Chordeiles minor),是夜鹰目夜鹰科美洲夜鹰属的鸟类。又名bullbat,这种中等体型的夜行性鸟类以它独特的叫声揭示其存在。羽毛呈灰、棕、黑色,有着复杂的图案,日间很难用肉眼察觉。以灵动而不可预测的飞行最为显著,拥有小喙却配以巨大的口。雄鸟常群聚栖息,但总体上是独居的,领地大小有变异性。
外形特征:美洲夜鹰体长22至25厘米,翼展51至61厘米,体重介于55至98克之间。头部扁平宽大,眼睛大,喙小,无颊须,翅膀长而尖细,休息时略超出叉状尾巴。腹部和侧面有明显的条纹,翅膀上有白色斑块,雄鸟的尾巴有白色环带。羽毛颜色随地理位置变化,东部个体较棕色,北方大平原的则更偏银灰色。
鸣叫特征:最显著的声音是一种鼻音的“peent”声,尤其在黄昏后30至45分钟达到高峰。雄鸟在求偶时会发出类似呱呱声的叫声,同时表演快速俯冲,产生轰鸣。
生活习性:美洲夜鹰主要在森林、沙漠、草原、海滩、城市和草地栖息,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3000米。它们倾向于在边缘和早期演替生境中筑巢,这使它们成为少数能在烧毁或清理过的森林地带生活的鸟类之一。它们被昆虫吸引进入城市地区。食物的可获得性是决定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素。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中旬至10月初,通常每年只育一窝,有时会有第二次繁殖。在岩石露头、林地空地、烧毁区域或沙砾地面上筑巢。雌鸟选择巢址并主要负责孵卵,雄鸟偶尔参与。孵化期约为18天。雏鸟在孵化前的几小时就能听到叫声,孵化后立即活跃,眼睛半开或全开,覆盖着柔软的绒毛。幼鸟在第18天初次飞行,30天左右能熟练飞行。
区别辨识:与小灰眉夜鹰和安岛夜鹰相似,但可通过翼上的白色斑块位置、尾巴的白色横带和叫声进行区分。小灰眉夜鹰的翼斑更靠近初级飞羽尖端,而安岛夜鹰只能通过声音或手握检查来确定。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和中美洲,非繁殖期则迁徙至南美洲,主要在阿根廷过冬。
其他:曾经在城市中的平石屋顶筑巢,但由于屋顶建设的变化,这一习惯正在减少。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美洲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