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他蛙口夜鹰(英文名:Sunda Frogmouth,学名:Batrachostomus cornutus)是蛙口夜鹰目蛙口夜鹰科亚洲蟆口鸱属的小型鸟类,以其刺眼的黄色眼睛著称。广泛分布于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偏好低地和低山脚下的森林、种植园及森林边缘地带。雄鸟和雌鸟的羽毛颜色变化大,雄鸟通常具有更为复杂的图案,而雌鸟更常呈现红褐色调。
外形特征:体长23至28厘米,羽毛色彩极为多变,成年雄鸟有宽大的淡色眉纹、上背部的淡色颈环以及肩部明显的白色椭圆形斑点;下体斑驳,腹部和两胁较淡,带有深色斑点和条纹。存在两种色型:黑白相间型,上体黑色,细碎地散布着白色到淡黄褐色的斑点;棕黄相间型,上体棕色,原本的黑色区域变为棕色,白色部分替换为淡黄褐色。雌鸟变异范围广,从较为单一的深红褐色到高度斑驳,与雄鸟的棕黄相间型相似。幼鸟的唯一已知样本为雌鸟,羽毛柔软,色泽接近成年雌鸟的红褐色变种,但上体和下体颜色较浅。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沙哑的叫声,类似大型乌鸦的“caw”声,同时也会发出清晰的哨音和一系列短暂的滚动式尖锐音符。
生活习性:生活在低地和低山脚下的森林、种植园及森林边缘,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大型蝉鸣、美洲蟑螂、蟋蟀、蚱蜢和螳螂。白天隐蔽,夜间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记录稀少,但在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有观察到筑巢和育雏的行为。巢是一个小而圆的结构,由绒毛、苔藓和小块树皮构成,直径约7厘米,深度仅1厘米,建在离地面1.5米至6米高的水平树枝上。每窝产一枚白色的蛋,大小约为25-31.9毫米×18.8-21.2毫米。雄鸟在白天孵卵,雌鸟在夜间,可能在黎明和黄昏时交换。
区别辨识:与星喉蟆口鸱相比,其羽毛中的白色部分较少;而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蛙口夜鹰相比,尾巴较短。Bornean和Sumatran蛙口夜鹰更偏好高海拔地区。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婆罗洲,它可能是较小的Batrachostomus中最常见的物种,特别是在Tanjung Puting国家公园。最近的记录来自苏门答腊的Way Kambas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东洋界,具体为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包括繁殖区域。
其他:对于该物种在Mentawai群岛的Siberut岛上的发现,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巽他蛙口夜鹰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巽他蛙口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