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蛙口夜鹰(英文名:Bornean Frogmouth,学名:Batrachostomus mixtus),是蛙口夜鹰目蛙口夜鹰科亚洲蟆口鸱属的小型鸟类。由Charles Hose在婆罗洲的Mount Dulit发现,并由Richard Bowdler Sharpe于1892年首次描述。婆罗洲蛙口夜鹰主要分布在婆罗洲的中央和南部山地森林中,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习性著称。
外形特征:婆罗洲蛙口夜鹰体型短小而健壮,面部覆盖着缕缕细长的胡须状羽毛。雄鸟个体通体呈深棕色,而雌鸟则呈现明亮的赤褐色。成年雄鸟具有窄而淡黄白色的颈环,肩羽和翼覆羽上有鲜明的黑缘白色斑点,尾巴相对较短。成年雌鸟颜色更为红褐,颈环较窄,上体的白色斑点减少。幼鸟的描述目前尚不明确。
鸣叫特征:婆罗洲蛙口夜鹰的鸣叫特征多样,但研究尚不充分。常见的是发出哀伤的下降哨音,以及流畅、波动的下滑颤音。
生活习性:婆罗洲蛙口夜鹰栖息于海拔610至1675米的低山和亚高山森林中,偶尔可达2540米的高度,可能利用次生林环境。其饮食以甲虫为主,具体觅食行为资料有限。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极少。已知的活跃巢穴(带有雏鸟)在4月的基纳巴卢国家公园被发现。
区别辨识:与苍头蛙口夜鹰相似,但尾巴较短,雌鸟尤其更为赤褐色。星喉蟆口鸱与其在部分海拔范围内共享,但后者尾巴更长,两性的下体斑点更为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婆罗洲的广泛森林砍伐威胁了其生存,但在婆罗洲的亚高山区域影响较小。物种数量未知,但认为较为罕见,出现在多个保护区,包括Sarawak的Gunung Mulu国家公园和Kalimantan Timur的Kayan Mentarang自然保护区。
地理分布:分布于婆罗洲的山脉,包括北部和南部的山地。
其他:曾被认为是短尾蛙口夜鹰的一个亚种,但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婆罗洲蛙口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