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须鸺鹠(英文名:Long-whiskered Owlet,学名:Xenoglaux loweryi),是鸮形目鸱鸮科长须鸺鹠属的鸟类。是秘鲁亚马孙大区及圣马丁大区安地斯山脉特有的小型猫头鹰。这种奇特的鸟类以其超长的面部羽毛而闻名,这使得它看起来仿佛拥有长耳羽。长须鸺鹠是世界上最小的猫头鹰之一,体长仅13-14厘米。生活在高海拔的云雾森林中,面临栖息地破坏的威胁。
外形特征:长须鸺鹠体长约13至14厘米,是全球体型最小的猫头鹰之一。全身主要呈棕色,冠部、颈背、上背部、臀部、上覆尾羽及肩羽均为棕色,羽毛上带有多个微小的暗黑色条纹。颈下部有一圈明显的白色斑点,两侧颈部有小白点,逐渐与苍白的喉部融合。肩羽每片都有明显的亚端白色斑点。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棕色,内缘有4-5个大的白色斑点,外缘有1-2个小白点。翼覆羽棕色,近端大次级飞羽覆羽有不明显的中线和显著的亚端白色斑点;较小的次级飞羽覆羽颜色相似,但白色斑点仅限于最远端2-3根羽毛的外缘;尾羽暗淡的棕色。脸部的羽毛呈暗肉桂棕色,外侧羽毛极长且纤细,超出头部,形成独特的‘胡须’状环绕。喙基部的刚毛长,覆盖鼻孔,向上延伸形成垂直扇状‘顶冠’。喉咙和明显的眼眉为灰白色,略带浅黄色;上胸部棕色,带有细微的暗黑色条纹,从下胸部开始,羽毛带有白色色调,腹部和尾下覆羽呈现‘盐和胡椒’效果,因黑色细条纹之间的空间扩大而增强。腿上有零星的刚毛,脚趾裸露。喙绿灰色,尖端黄绿色;鼻孔粉灰色;腿和脚趾肉粉色。
鸣叫特征:长须鸺鹠的叫声容易被忽视,是一种柔和、沙哑的哨声,每隔几秒重复一次。
生活习性:长须鸺鹠全年居住在其分布范围内,生活在亚马逊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中,偏好湿润的山地森林和精灵森林。它们栖息的环境雾气缭绕,植被丰富,包括密集的Chusquea竹丛、棕榈树和树蕨。已知分布于海拔1900至2600米之间。它们可能以昆虫为食,具体饮食和捕食行为尚不清楚。
生长繁殖:关于长须鸺鹠的繁殖生态学知之甚少。根据收集到的标本,繁殖活动可能发生在11月至次年6月之间。
区别辨识:长须鸺鹠是Xenoglaux属中的唯一成员,其长而纤细的面部羽毛是独一无二的,易于与其他猫头鹰区分开来。它们比Megascops属的啸枭小,没有耳羽,也不具备后者典型的‘鲱骨’图案。与Glaucidium属的侏儒鸮相比,长须鸺鹠更小,尾巴较短,下体有宽幅条纹,且具有独特的黑色颈背斑块。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长须鸺鹠仅分布于南美洲秘鲁北部的安第斯山脉,主要集中在阿布拉帕特里夏(Abra Patricia)地区及其附近西部的亚马逊斯省La Esperanza、科尔迪勒拉科兰(Cordillera Colán)和其他几个地点。
其他:长须鸺鹠的发现始于1976年,由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记录。直到2007年才在野外被目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长须鸺鹠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长须鸺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