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鸮(英文名:Northern Hawk-Owl,学名:Surnia ulula),是鸮形目鸱鸮科猛鸮属的鸟类。猛鸮属下的唯一物种,独特的鹰样尾部和脸部深褐色与白色的纵横图案使其在外形上别具一格。主要分布在北欧、北亚及北美洲,为中国罕见鸟类。猛鸮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偏好林中的开阔地和采伐迹地。
外形特征:猛鸮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头鹰,体长可达38厘米。头部具有蓬松的额羽,上面点缀着细小的斑点,两眼之间呈白色,旁边环绕着深褐色的宽阔弧形纹饰,形成白色弧型和宽大黑斑至颈侧。下巴深褐色,接着是一圈白色的胸环。上、下胸偏白,布满褐色细密横纹。上体呈棕褐色,点缀着大的近白色点斑。两翼及尾部有多条横斑。雄鸟通常36-42.5厘米长,重约300克;雌鸟稍大,长度37.2-44.7厘米,体重约340克。两者翅膀跨度约为45厘米。
鸣叫特征:猛鸮的鸣声‘唬,唬’虽然较为单调,但悦耳动听。
生活习性:猛鸮白天活动和觅食,尤其在清晨和黄昏活动频繁。它们飞行迅速,振翅飞翔与滑翔交替进行,特别是在觅食时。休息时多栖于树木顶端或电线杆上,见猎物时猛扑而下,有时在飞行中捕食,或贴近地面疾飞扑向猎物,或在高空滑翔,发现猎物后再俯冲下来。它们以啮齿动物为主要食物,也捕食山鸦、松鸡等鸟类、野兔和其他小型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7月。猛鸮在枯树顶端的洞中营巢,也利用乌鸦和喜鹊等鸟类的旧巢。每窝产卵3至13枚,多数为3至9枚,窝卵数变化幅度较大。卵为白色,雌鸟在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化。它们有时会在崖边筑巢,面对人类干扰时,猛鸮表现出较少的恐惧,甚至会攻击靠近幼鸟的人。
区别辨识:猛鸮与鹰类的外观相似,但可以通过其特有的脸部图案和身体比例加以区分。与同属的其他猫头鹰相比,猛鸮的尾巴更长,飞行姿态更像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猛鸮分布于北美的北部区域,包括从阿拉斯加向东穿越纽芬兰,以及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西伯利亚的北部欧亚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原始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地带。
其他:猛鸮因其低密度分布和偏远的繁殖地,是北美研究最少的鸟类之一。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猛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猛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