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林鸮(英文名:Fulvous Owl,学名:Strix fulvescens),是鸮形目鸱鸮科林鸮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真鸮,主要分布于中美洲的云雾森林,包括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的高山区。具有圆头且无耳羽簇的典型特征,背部呈现温暖的深棕色或红棕色,腹部颜色较浅,带有深色的横斑。成年个体体重约600克,雌鸟略重。
外形特征:茶色林鸮是一种中型鸮,体长约41至44厘米,翼展可达30至33.3厘米,尾长18.5至21厘米。其面部盘呈淡褐色或苍白赭色,眼睛周围稍暗,具同心的深棕色条纹,短而白的眉线。头顶、颈背及上身为丰富的暖色深棕或红棕色,有轻淡的赭黄色鳞状斑纹。上部覆盖着稀疏的赭黄色条纹,至肩胛、下背和臀部条纹变小且不规则。翅膀覆羽有小的淡棕色斑点,大和中等覆羽基部有白色斑点。初级飞羽有大斑点,由白色至淡棕色不等;次级飞羽有五至六道淡棕色带。下体为浅棕色,胸部有深棕色或红棕色横斑,腹部有稀疏的暗色纵纹。尾下覆羽为赭色,最长羽毛上有少量暗色羽轴纹。喙和鼻孔处为黄色,腿被红棕色羽毛覆盖至脚趾,脚趾裸露部分为黄色或黄灰色,爪子呈角灰色,尖端黑色,虹膜为深棕色。两性相似,但雏鸟全身为淡赭色或肉桂色,面部盘为棕色。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犬吠式长鸣,可描述为'who-wuhu-woot-woot'或'a'hoo a'hoo-hoo a'hoo, hoo',音节数量可变。叫声节奏类似摩尔斯电码。雌鸟的叫声音调更高,有时与雄鸟对鸣。此外,还会发出类似鹦鹉的鼻音'gwao'叫声,单独或连续,以及单一的长鸣。
生活习性:茶色林鸮栖息于海拔1,200至3,100米的高山松树林和湿润的松栎混交林,通常在云雾森林环境中。它是留鸟,不进行迁徙。该物种为夜行性,偶尔白天也会鸣叫。其饮食以啮齿动物、大型昆虫、鸟类、蛙类和蜥蜴为主,已知会从树洞或树洞中筑巢。雌鸟负责孵卵,雄鸟可能承担为雌鸟和幼鸟觅食的任务。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春季,一般在五月观察到幼鸟。孵卵期大约为28至30天,一窝产卵数通常为2至5枚,常见的是2或3枚。巢通常建在树洞或树洞中,由雌鸟孵卵。
区别辨识:与横斑林鸮最为相似,但茶色林鸮背部颜色更偏红棕色,腹部更偏黄褐色;横斑林鸮背部更灰,腹部更白。茶色林鸮比墨西哥横斑林鸮平均小约20%。与杂斑林鸮相比,茶色林鸮体型更大,颜色更深,杂斑林鸮仅出现在较低海拔。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墨西哥南部至萨尔瓦多的高山区,包括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地。
其他:曾被认为是横斑林鸮的一个亚种,但现在普遍认为是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茶色林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茶色林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