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雕鸮

Indian Eagle-Owl Bubo bengalensis

印度雕鸮(英文名:Indian Eagle-Owl,学名:Bubo bengalensis),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鸟类。大型角鸮,原生于印度次大陆的山地和岩石灌木林。其体色以棕色和灰色为主,喉部有一白色斑块,伴有黑色细纹。曾被认为是雕鸮的一个亚种,常成对出现,深沉的共鸣声在晨昏时分尤为响亮。

外形特征:体长50至56厘米,体重可达1100克,90天大的幼鸟重约1374克。体形庞大,毛色暗棕,具显著的耳羽簇。与雕鸮相似,但体型较小,颜色更深,更多带土黄色,黑色斑点和条纹明显,下部条纹较轻;虹膜呈深黄至橙红色,喙呈绿色角质到板岩黑,爪色暗黑。存在暗色和浅色形态,前者底色更暗,上面的光斑较少。幼鸟缺乏耳羽簇,头部、肩背和下部有模糊的条纹,眼睛可能颜色较浅。

鸣叫特征:发出深沉的双音节呼叫声,'bu-whúoh',第二音节较长且强调,音调高于雕鸮,重复间隔几秒。

生活习性:栖息于岩石丘陵和有灌木的森林,包括荆棘灌丛和芒果园,热带荆棘和岩石半沙漠,偶尔靠近农田和村庄,避免纯沙漠和湿润的常绿森林。活动范围从低地至海拔2400米,主要低于1500米。夜间活动,但在日落前和日出后常在岩石顶峰或有利位置停留。以小型哺乳动物,尤其是啮齿类为主食,也捕食鸟类、蜥蜴、蛇、蛙、鱼、蟹和大型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10月至翌年4月,主要集中在2月至4月。每窝通常产3至4枚白色蛋,孵化期约33至35天,由雌鸟孵化,雄鸟喂养。幼鸟出生时覆有淡黄色或白色的绒羽,至35至40天达到最大体重,52至58天左右首次飞行,依赖父母约6个月,200天后开始离巢分散。

区别辨识:褐渔鸮相比,印度雕鸮脚部和趾部完全被羽毛覆盖,耳羽簇更挺立,胸部条纹更宽,尾巴明显带状条纹。与幼鸟相比,成鸟具有明显的耳羽簇。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在一些保护区如大喜马拉雅国家公园和阿拉瓦利生物多样性公园有所记录。在乌塔拉坎德邦、拉贾斯坦邦、比哈尔邦和中央邦等州,因巫术和巫术活动广泛使用而可能受到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次大陆(除斯里兰卡)北至喜马拉雅山麓,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及印度次大陆内陆。

其他:在乌塔拉坎德邦、拉贾斯坦邦、比哈尔邦和中央邦等州,由于巫术和巫术活动的广泛使用,可能对印度雕鸮构成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印度雕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印度雕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