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林角鸮(英文名:Cloud-forest Screech Owl,学名:Megascops marshalli),是鸮形目鸱鸮科鸣角鸮属的鸟类。小型的鸣角鸮属鸟类,仅见于南美洲的秘鲁中部至南部以及玻利维亚北部的云雾森林地带。其最显著的特征为带有黑色边缘的红褐色面部盘,以及白色眉毛。该物种在当地可能并不罕见,但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接近受威胁状态。
外形特征:秘鲁林角鸮体型小巧,长度介于20至23厘米之间,雄鸟体重约105克,雌鸟约115克。其拥有短小的耳羽簇,面部盘呈红褐色,边缘以黑色勾勒,眼上方有白色眉纹。头部与上身颜色丰富,呈深红棕色,带有黑色斑点,颈背有一圈淡色环状羽毛。翅膀折叠时可见一排白色斑点,尾巴有条纹。胸部红褐色,饰有深色纵纹和细小虫蚀状纹路,腹部偏白,饰有深色条纹和薄薄的横斑,呈现出类似眼斑的效果。脚部完全被羽毛覆盖,虹膜为深棕色,喙和蜡膜呈灰黄色,趾为灰色。
鸣叫特征:其典型叫声为连续的柔和哨音序列("pu-pu-pu-pu-pu…"),比桂红角鸮略快,音调低于萨氏角鸮。叫声起初较为柔和,随后强度增加,最后突然停止或在最后2至3个音节处强度减弱。此外,它还会偶尔发出类似颤音的短促歌曲。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润、长满苔藓的云雾森林,此处生长着寄生植物、蕨类植物和茂密的下层植被,海拔高度通常在1900至2600米之间,可能更高。该物种可能是定居者,主要以昆虫为食,具体饮食和觅食行为还需进一步研究。它在树冠层觅食。
生长繁殖:关于繁殖生态学的信息有限。似乎在6月底至8月间繁殖,有时更早。推测会在树洞中筑巢。
区别辨识:与大体型的萨氏角鸮相比,秘鲁林角鸮体型较小(翼长152-164毫米,而萨氏角鸮为184-208毫米),下部花纹更加明显,通常出现在较高海拔。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秘鲁中部(帕斯科省、库斯科省、普诺省)和南秘鲁,以及玻利维亚北部。在秘鲁,主要位于东安第斯山麓生态系统中。
其他:该物种的学名纪念了现代夜行鸟类研究者Joe T. Marshall。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秘鲁林角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秘鲁林角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