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角鸮(英文名:Wallace's Scops Owl,学名:Otus silvicola),是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的鸟类。是分布于印尼小巽他群岛中的松巴哇岛和弗洛勒斯岛的特有种。以英国自然学家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命名,具有灰色面盘、黑色面部边界和棕色羽衣,耳簇明显,成鸟平均身长23至27厘米,体重约210克。
外形特征:华莱士角鸮体长23至27厘米,翼展202至251毫米,重约210克。其脸盘呈均匀的淡褐色,有较长的棕色斑驳的耳簇;上体橄榄棕色,下体有暗褐色条纹和白色翼标记;胸部有诊断性的白色斑块;脚趾被白羽覆盖;虹膜橙黄色,喙灰角色,趾灰褐色。幼鸟较淡,更偏赤褐色,图案不那么明显。
鸣叫特征:领地鸣叫为连续的深沉‘whumph’音符,通常为10个音节(最多18个),音调一致;黎明时,间隔3分钟发出4至5首歌曲;另有粗糙的‘rrow’声,重复无规律。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半常绿雨林、森林边缘、亚山地森林带竹丛,偶尔出现在湿润落叶林和次生林,农场周边的树木地带,甚至城市区域。海拔分布范围从低地(350米)至约2000米。推测为留鸟。
生长繁殖:关于繁殖信息极少,雄鸟在12月有增大的睾丸。1949年在弗洛勒斯岛收集到2至3枚蛋的巢穴,蛋尺寸范围36.8至45.1毫米×32.0至32.4毫米。
区别辨识:与摩鹿加角鸮(亚种 albiventris)相比,华莱士角鸮更大,耳簇较长,虹膜较暗;与弗洛角鸮相比,体型更大,耳簇较大,羽色非肉桂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级。此物种仅分布于北努沙登加拉EBA。虽然数量被认为稳定,但在半常绿森林以下1450米处数量最多,但由于森林破坏,长期面临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尼的小巽他群岛,具体包括松巴哇岛和弗洛勒斯岛。在弗洛勒斯岛上较为常见至频繁出现,在松巴哇岛上罕见。
其他:华莱士角鸮适应力强,可在多种栖息地中生存,但最密集出现在低于1450米的半常绿森林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华莱士角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华莱士角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