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蜥鹃

Great Lizard Cuckoo Coccyzus merlini

大蜥鹃(英文名:Great Lizard Cuckoo,学名:Coccyzus merlini),是鹃形目杜鹃科美洲鹃属的鸟类。分布于巴哈马和古巴。以长而直的喙和明亮橙色的腹部为显著特征,通常独居且行踪隐秘。

外形特征:体型长约42至54厘米,尾部占一半长度,重约100至155克。头部橄榄棕色,背部灰色,翼部红褐色,仅在飞行时可见。喉部白色,脸颊和胸部淡灰色,腹部和下尾覆羽红褐色。尾羽中央对称灰色,其余灰白相间,有黑色亚端带。眼周皮肤红色至橙色。喙长而几乎直,上颌黑色或暗色,下颌较浅。脚和腿灰色至粉红色或角质色。幼鸟尾羽窄且尖,无明显终端斑点,眼周皮肤黄色。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长而机械式的‘eh-eh-eh…’声和穿透力强的‘puck-grawwwwwww’声。主要鸣叫为喉咙发出的‘ka-ka-ka-ka-ka-ka-kau-kau-ko-ko’,持续约9秒,第二部分音量逐渐增大,速度稍快后再次减慢。还发出单个强调的‘Chuk’音后跟低沉的‘tuc-wuh-h’或‘tac-o’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密林和高灌木丛,以蜥蜴、昆虫、青蛙、蛇、小鸟蛋和雏鸟为食,偶尔吃小鼠和小水果。在树冠层活动,动作笨拙,偶尔地面觅食。通常单独行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4月至5月,也可能在10月。巢为浅碟状,由树枝构成,内衬树叶,藏匿于树木或灌木的低至中高度处。产卵2-3枚,白色,大小38.8-42.3毫米×29-31.5毫米。孵化期和离巢时间未知。

区别辨识:大蜥鹃的三个古巴亚种相比,体型较小,背部灰色,腹部呈淡黄色,中央尾羽有黑色亚端带。与岛上其他近缘种相比,体型较大,下体白色,喙和尾巴较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巴哈马群岛(安德罗斯岛、新普罗维登斯岛、埃利尤特拉岛)。非繁殖区域:古巴。在巴哈马群岛的分布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安德罗斯岛东海岸和新普罗维登斯岛。

其他:曾被视为独立物种,即巴哈马蜥鹃,后被归入大蜥鹃。目前有四个亚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大蜥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大蜥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