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腹棕鹃

Squirrel Cuckoo Piaya cayana

灰腹棕鹃(英文名:Common Squirrel Cuckoo,学名:Piaya cayana),是鹃形目杜鹃科棕鹃属的鸟类。尾极长、通体栗红的树栖杜鹃,分布于中美洲巴拿马以北及整个南美热带地区。它常见于低地雨林、林缘、次生灌丛乃至咖啡种植园,海拔可从海平面到2800米。其滑翔与跳跃动作似松鼠,因而得名。分布于西墨西哥太平洋坡的亚种 mexicana 现已独立为 墨西哥灰腹棕鹃(墨西哥棕鹃),其余亚种仍归本种,形态差异显著。

外形特征:成鸟上体自头至尾上覆羽亮栗色,羽缘略淡;尾极长、渐尖,外侧尾羽腹面黑色、具宽阔白色端斑,中央尾羽腹面黑色(少数亚种局部栗色)。喉及胸淡肉桂色,腹部浅灰色,胁、肛周及尾下覆羽转为深灰至近黑色。虹膜深红色;眼周裸皮颜色因亚种而异,呈黄绿或红色;嘴黄绿色;跗蹠铅灰或蓝灰色。体长40–46厘米,尾长占体长一半以上;体重约73–137克。幼鸟羽色蓬松,喉略灰,尾羽较窄,白端与黑亚端斑均缩小。

鸣叫特征:鸣声多样但不频繁,包括粗糙沙哑的“jicaro”或“kikerah”;双音节“eee-kah”“chik-kwah”;飞行时发出连串“trrt-trrt”或“djet-djet”;另有干燥颤音“ch'kerr”。歌声为连续、均匀节奏的“whip-whip-whip”或“pee'uk pee'uk”哨音,可高亢亦可低弱。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至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或季节性干旱森林,包括原始雨林、林缘、次生灌丛、咖啡种植园及疏林空地,海拔0–2800米。常单独或成对在林冠及中层活动,借长距离滑翔从一棵树滑向另一棵树,亦沿枝条跳跃觅食。主食各类节肢动物:毛虫、竹节虫、蚱蜢、甲虫、胡蜂、蜜蜂、大蚂蚁、蝉、蜻蜓、蜘蛛等,偶食小蜥、小型果实及可能的小型蛙类。偶尔跟随行军蚁群在藤丛或林冠捕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资料零散。巢由粗枝作基、厚叶作内衬,置于树杈或浓密灌丛,外径15–18厘米,内径约9厘米。每窝2枚纯白色卵,平均34.6 × 25.3毫米。双亲轮流孵卵18–19天,共同育雏;喂食稀疏,每雏上午约4–5次。雏鸟约8日龄开始离巢练习,但仍返巢夜宿。

区别辨识:灰腹棕鹃在其大部分分布区内极易识别。与同属的黑腹棕鹃极为相似且分布重叠,后者头顶灰色、嘴红色、眼周蓝色,腹部黑色,栖息于亚马逊高旱地森林,而灰腹棕鹃偏好季节性水淹林及林缘。与已独立的墨西哥灰腹棕鹃相比,后者尾羽腹面为栗色而非黑色,上体颜色更淡。亚种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尾羽腹面色型、腹部及喉部深浅,以及眼周裸皮颜色。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中美洲巴拿马以北(除西墨西哥太平洋坡,该地种群已独立为 墨西哥灰腹棕鹃)以及南美安第斯山以东至阿根廷北部、安第斯山西坡至秘鲁西北部。海拔从海平面到2800米。非繁殖区:全年留居,无迁徙。

其他:系统发育研究显示灰腹棕鹃黑腹棕鹃为姊妹种,二者与 Coccyzus 属亲缘较近。亚种 mexicana 现已提升为独立种墨西哥灰腹棕鹃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腹棕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腹棕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