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马岛鹃

Blue Coua Coua caerulea

蓝马岛鹃(英文名:Blue Coua,学名:Coua caerulea),是鹃形目杜鹃科马岛鹃属的鸟类。体型较大、栖居于树上的杜鹃科鸟类,全身覆盖深蓝色羽毛,具有独特的蓝色裸露眼圈。常见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北部的雨林地带,以跳跃或滑翔的方式在树间移动。比红额马岛鹃红胸马岛鹃体型更大,缺乏红色羽毛,通常栖息于高树上。

外形特征:成年蓝马岛鹃身长48至50厘米,体重225至268克。全身羽毛呈深蓝色,翅膀和尾巴带紫色光泽,尾尖无白色。眼睛周围的裸露皮肤呈蓝色,虹膜为棕色或红棕色,喙为黑色或角质色,腿和脚为黑色。幼鸟背部和臀部呈烟灰色,下腹部为暗灰黑色,翅膀颜色较淡,尾巴缺乏紫光。

鸣叫特征:主要鸣叫为短促、爆发性的‘brr-dd-t’声,还发出一系列下降的哀伤‘kwa’音符。此外,会发出类似‘kroo kroo’或‘krong krong’的低吼声,类似棕狐猴的叫声,以及响亮刺耳的‘karr-ow’声,重复且短促。

生活习性:栖息于原始森林,也会出现在次生林、丁香树和可可树种植园,偶尔在落叶林和红树林,但不在干燥森林。海拔从海平面到2000米,但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物种最常见于1200米以下。以昆虫(蝉、竹节虫、蝗虫、蟋蟀、蜜蜂、甲虫、苍蝇、毛虫、千足虫、蜈蚣)、蜘蛛、小型爬行动物(如变色龙)、蟋蟀、蟹、蛙、果实和花朵为食。偶尔加入混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7月至12月,主要在雨季(10月至12月)。巢为开放碗状,由树枝或密集植物物质构成,离地面4.5至8米,直径约15厘米。每次产一枚白色卵,孵化期约为13天,双亲共同育雏,雏鸟大约14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冠马岛鹃的区别在于胸部蓝色,缺乏长冠羽,上体颜色更蓝,即使在幼鸟阶段也是如此。在栖息地和行为上,蓝马岛鹃更常在树顶活动,而其他马岛鹃种类更倾向于底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适宜的栖息地中普遍常见,但主要分布在分布区的西部和南部。受到一些保护区域的庇护,如Marojejy国家公园和Anjanaharibe Sud特别保护区。面临栖息地破坏和猎杀的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北部和东部地区。

其他:自然捕食者为亨氏鹰,有时会对蓝马岛鹃造成重大捕食压力。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马岛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马岛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