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鹃(英文名:Greater Roadrunner,学名:Geococcyx californianus),是鹃形目杜鹃科走鹃属的鸟类。又被称为Chaparral Cock、Ground Cuckoo和Snake Killer。是北美西南部至墨西哥Aridamerica地区的特有种,羽衣以橄榄褐色和白色条纹为主,头部具有短而蓬松的羽冠,眼后有蓝红相间的裸露皮肤,腿部强壮呈浅蓝色。走鹃以惊人的速度奔跑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荒原上,擅长快速捕食蜥蜴、昆虫和响尾蛇。
外形特征:走鹃是一种大型地面生活的杜鹃,体长约52-62厘米,翼展可达43-61厘米,体重在221-538克之间。上体主要为棕色,带有黑色条纹,有时可见粉色斑点。颈部和上胸部为白色或淡棕色,带有深棕色条纹,腹部为白色。头部有一簇竖立的棕色羽毛构成的短羽冠,眼后有橙色和蓝色的裸露皮肤,雄鸟的蓝色部分被白色替代,仅眼旁保留蓝色,橙色部分常被羽毛遮盖。喙长而有力,灰色至灰褐色,具钩状尖端。脚趾呈四趾型,两前两后,颜色为棕色,带有淡金色斑点。
鸣叫特征:走鹃有七种不同的叫声,最常见的是由雄鸟发出的一系列缓慢下降的低沉‘咕咕’声,通常在清晨从高处如围栏、枯树或仙人掌上发出。雌鸟则会发出一系列短促、低频的尖叫声,类似郊狼的尖叫。此外,雄鸟和雌鸟都会发出一系列五到六个咔嚓声,伴随呻吟,这是孵卵期间最常见的叫声。
生活习性:走鹃主要生活在北美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Aridamerica生态区,包括美国的加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等地,以及墨西哥的多个州。它们偏好干燥和半干旱的灌木丛生环境,植被稀疏,高度不超过3米。走鹃是独居生活的,直到找到配偶,形成长期的伴侣关系。它们主要以昆虫、蜘蛛、小型哺乳动物、小鸟、蜥蜴和小蛇为食,偶尔也会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如蝙蝠、地松鼠等。
生长繁殖:走鹃在每年的三月中旬至九月初进入繁殖季节。雄鸟通过追逐、摇尾、嬉戏打斗和发声等方式进行求偶。一旦确定伴侣,雄鸟会向雌鸟展示筑巢材料或食物。它们会共同维护一块约7,500至8,600平方米的领地。筑巢由双方共同完成,雄鸟收集材料,雌鸟构建。巢位于低矮的仙人掌、灌木或人造结构上,离地约12米。每次产卵3至6枚,孵化期约为20天,雏鸟在18天后离巢。一对走鹃可能会在食物丰富的雨季抚养第二窝。
区别辨识:走鹃在北美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墨西哥西部与较小的小走鹃有重叠分布。小走鹃的胸部和前颈无条纹,眼后裸露皮肤为鲜红色,体型更小(45-50厘米长)。走鹃与小走鹃的区别还在于喉咙和胸部的条纹以及眼后皮肤的颜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走鹃广泛分布在北美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包括美国的加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墨西哥的多个州。
其他:走鹃是新墨西哥州的州鸟,出现在1982年发行的20美分邮票上,展示了50个州的鸟和花。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走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走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