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嘴犀鹃(英文名:Smooth-billed Ani,学名:Crotophaga ani),是鹃形目杜鹃科犀鹃属的鸟类。体型中等、全身乌黑的杜鹃科鸟类,以独特的扁平大嘴和长尾巴著称。常见于南美洲热带低地和山麓地带的开放或半开放生境中,如佛罗里达南部、加勒比海岛屿及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该物种具有群居特性,通常以小型群体的形式活动。
外形特征:滑嘴犀鹃身长约30-36厘米,体重约100克,雄鸟略大于雌鸟。全身黑色,部分部位带绿或紫光泽。嘴型独特,呈拱形且侧扁,上喙基部有明显的隆起,似鹦鹉嘴。尾部长,约17.2厘米,由8根渐长的尾羽组成,外侧两对较短,容易脱落,使个体外观显得凌乱。颈部羽毛硬化,边缘呈红褐色;背部、胸部和小翼覆羽边缘呈暗蓝,形成鳞状图案。翅膀短而宽。眼周裸露。雌雄羽毛相似,全年羽毛变化不大。幼鸟羽毛混杂哑光和亮泽黑色,嘴稍浅。雏鸟羽毛完全哑光黑色,嘴较小,无隆起。
鸣叫特征:鸣叫包括哀怨的‘啊-妮’声,通常重复1-4次,以及一系列猫叫般的叫声、哼哼声和吠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灌木丛、草地、农园和林间空地等开阔地带。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蚱蜢、毛虫和飞蛾,也会捕食小型蛙类和蜥蜴。果实是干旱季节的重要食物。非迁徙性,雨季开始繁殖,刺激昆虫数量增加。在降雨量不规律的地区,滑嘴犀鹃可能全年繁殖。
生长繁殖:繁殖期形成对或更大群体,最多可达17个个体。实行社群繁殖,多个雌鸟在同一巢穴产卵并共同孵化。晚产卵的雌鸟会用枝叶覆盖先产卵的雌鸟的蛋,形成多层蛋堆,仅顶层孵化。依据群体大小,单个巢穴可能含有多达36枚蛋。
区别辨识:与沟嘴犀鹃相似,主要通过叫声和嘴型细节区分。滑嘴犀鹃嘴部顶部有显著隆起,而沟嘴犀鹃嘴部下缘呈浅弧形,基部宽度均匀。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从美国佛罗里达南部至阿根廷北部,包括加勒比海岛屿。在南佛罗里达州、加勒比海和中美洲至南美洲北部繁殖。
其他:滑嘴犀鹃在社群繁殖系统中展现出复杂的行为,包括雌鸟间的竞争和合作。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滑嘴犀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