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疣皇鸠(英文名:Spice Imperial Pigeon,学名:Ducula myristicivora),是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东部摩鹿加群岛和拉贾安帕特群岛,栖息于热带低地森林和红树林中,以果实为食,对种子传播至关重要。
外形特征:黑疣皇鸠头部、颈部和胸部呈淡银灰色,略带粉色。喙基部有奶油白色环带,眼周白环在部分群体可见;后冠和颈背淡粉红色;下胸和腹部淡紫罗兰色或灰粉色,与上胸灰色和更深的灰粉色侧腹形成渐变;翼下覆羽深栗色;背部、翅膀和覆羽具有金属光泽的翡翠绿色,视角度呈现蓝色或青铜色光泽;主翼羽、次级飞羽和尾羽为深绿至深蓝黑色,尾羽最蓝,翼端最绿;虹膜红褐色、橙色或鲜红色;喙和膨大的瘤状额骨黑色;腿暗红色。两性相似,雌鸟稍小。幼鸟缺乏膨大的瘤状额骨,翼下覆羽较浅的栗色,上尾更绿。蓝尾皇鸠可能在该物种范围内游荡,外观似幼鸟,但体型更大,头部和下体颜色更浅,仅颈背有粉色,胸部和腹部无明显对比,虹膜黄色,翼下覆羽黑色,与初级飞羽无对比(而本物种翼下覆羽为板岩灰色,与黑色初级飞羽略有对比)。
鸣叫特征:广告叫声为相对高音、泡泡般的“crrruooo”或“urwoow”,音调逐渐升高;另一种叫声为深沉、缓慢发出的“whooooo”,音调先上升后略微下降,间隔约7秒重复。
生活习性:黑疣皇鸠栖息于各种森林环境,包括原始林、次生林和采伐过的森林,以及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小型岛屿和低地。定期在岛屿间短距离移动,偶尔长距离迁徙,到达邻近大陆,如在新几内亚西北部的沃格尔科普半岛索龙地区出现过流浪记录。
生长繁殖:关于繁殖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与白眼皇鸠的区别在于后者眼周有白色眼圈,喙上无瘤状突起。与灰枕皇鸠的区别在于后者较小,缺乏后颈的淡紫色洗涤,头、胸和披肩颜色较暗,下体较脏、较深,虹膜黄色而非红色,且无膨大的黑色瘤状额骨。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西巴布亚群岛稀少且局部分布,尤其在较大的岛屿上更为罕见。在辛纳庞岛报告为常见,但在相邻的较大岛屿巴坦塔和萨拉瓦蒂岛上罕见。Widi岛仅有单一旧记录,当前状态未知,需验证。
地理分布:分布于Widi岛(哈马黑拉岛东南方,北摩鹿加群岛;一条旧记录)、格贝岛(新几内亚西北)和拉贾安帕特群岛(新几内亚西北)。
其他:灰枕皇鸠曾被认为是同种,但2021年被IOC认定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疣皇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