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柯巴皇鸠(英文名:Nicobar Imperial Pigeon,学名:Ducula nicobarica),是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尼科巴群岛的热带雨林中。其上体呈绿色至棕色,头部和下体为灰色,腹部略带粉色调。这种皇鸠以果实和浆果为食,通常在树冠层结小群觅食。与绿皇鸠相似,但颜色更深,下体更灰,腹部呈棕色。
外形特征:尼柯巴皇鸠体型中等,雌雄同色。头部、颈部、上背、胸部和腹部为淡灰色,几乎不含粉色。眼周和喙基部有奶油白色羽毛,形成明显环带,下巴和髭纹基部也是白色。头顶和眉线更偏紫灰色,颈后和脖子更灰。上体(包括下背、肩羽、小翼羽和中覆羽)为金属光泽深蓝绿色,几乎无铜色反光,背部和尾上覆羽光泽减弱。大覆羽和三级飞羽光泽较少,绿色较浅。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色,次级飞羽外缘有轻微绿或黑绿色光泽,尾羽光泽为深蓝绿色。肛门、大腿和胫骨上的羽毛比下体其他部分更苍白和灰。尾下覆羽暗褐色或非常深的棕色,向基部逐渐变淡和灰。尾腹面黑色。下翼淡灰色,飞行羽毛下方颜色变深和棕色。
鸣叫特征:尼柯巴皇鸠的叫声包括悦耳的咕噜声和低沉的隆隆声,与绿皇鸠的叫声相比,更加柔和且不那么阴郁。
生活习性:尼柯巴皇鸠栖息在热带雨林中,以果实和浆果为主要食物来源,常见于树冠层觅食。它们的飞行快速有力,通常在树冠上方飞行。
生长繁殖:尼柯巴皇鸠在1月至3月间繁殖。巢由松散排列的树枝构成的小平台,位于树冠或亚树冠层,高度在26至39米之间。通常产一枚白色、略带光泽的蛋,偶尔两枚,平均尺寸为48.6 x 36.2毫米。孵化由双亲共同承担,具体孵化期未知。
区别辨识:尼柯巴皇鸠与绿皇鸠相似,但尼柯巴皇鸠上体颜色更深,下体更灰,腹部呈棕色,叫声也有显著差异。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该物种受到限制,仅限于尼科巴群岛。尽管历史上非常常见,但在某些岛屿上由于过度猎杀而数量大幅下降。
地理分布:尼柯巴皇鸠的分布限于尼科巴群岛,包括主岛和其他一些小岛。
其他:尼柯巴皇鸠曾被视为绿皇鸠的亚种,但现在基于羽毛和叫声的巨大差异被认定为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尼柯巴皇鸠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尼柯巴皇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