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颏果鸠

Banggai Fruit Dove Ptilinopus subgularis

暗颏果鸠(英文名:Banggai Fruit Dove,学名:Ptilinopus subgularis),是鸽形目鸠鸽科果鸠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印尼邦盖群岛,以其独特的灰绿色外观和鲜红的下腹而闻名。其自然栖息地位于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但由于栖息地丧失,这一物种正受到威胁。

外形特征:暗颏果鸠体长33至36厘米,重约142克。头部、颈部和大部分下体呈银灰色,后颈略带绿黄色;喉部上方有一小块深栗色斑块;胸部下方有大片淡色斑块,两胁绿色;肛周羽毛和下尾覆羽深栗色;胫部羽毛栗色和灰绿色;上体绿色,初级飞羽颜色更深,偏蓝;尾羽末端有不明显的窄浅色横纹。虹膜橙色、红色或橙棕色,眼周皮肤蓝色;喙鲜黄色;腿和脚红或紫红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颈部绿色更明显。幼鸟描述尚未公开。R. epius具有更大片的淡色胸斑,较淡的下尾覆羽,喙较小;R. mangoliensis下体呈淡绿色而非灰色,后颈更绿,下体羽毛尖端宽大,呈绿黄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连串约20个“呼噜”音符,节奏快速,每秒约8个“呼噜”声,每个音符持续约0.07秒,整首歌持续约2.7秒。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原始森林,但也频繁出现在次生林和受干扰区域,从低地到山区都有其踪迹。它们似乎会进入农业与退化森林交错地带,至少在Peleng岛上,记录显示其分布范围从近海平面到至少900米高处。

生长繁殖:已知会在五月初期在山地森林中以小树枝搭建简单的平台巢,由一只成鸟(性别未知)照料。

区别辨识:与其他果鸠相比,暗颏果鸠拥有独特的微型深红色下巴、黄色喙基部的红色和淡色的下体,这些特征在其有限的分布范围内独一无二。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尼的邦盖群岛,具体位于苏拉威西岛东部。

其他:暗颏果鸠曾被认为与R. epius和R. mangoliensis同种,但近期研究发现它们在体型、色彩、叫声上有显著差异,确认了暗颏果鸠的独特性。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暗颏果鸠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暗颏果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