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潜鸭(英文名:Lesser Scaup,学名:Aythya affinis),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小型北美洲潜水鸭,广泛分布且数量众多。其特征包括黑色带紫色或绿色光泽的头部、灰色背部、白色侧面,以及蓝色的喙和黄色的眼睛。雌雄两性的成鸟在繁殖季节有着明显的外观差异,雄鸟有黑头、灰背和白色侧面,雌鸟则全身呈棕色,头部较暗,喙基有白色斑块。主要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沼泽,冬季南迁至中美洲。
外形特征:雄性小潜鸭在繁殖季节呈现黑色头部,带有紫色或绿色光泽,黑色颈部、胸部和上背部,灰斑点下背部,白色侧面,灰色斑纹下背部,黑色臀部和尾下覆羽。雌鸟全身呈深灰棕色至巧克力棕色,头部较暗,喙基有变大小的白色斑块;上体颜色更深,翼羽斑点灰色;喙呈暗灰色。所有性别的成鸟都有部分白色的次级飞羽,形成翼上的部分条纹,雄鸟的虹膜呈鲜黄色,雌鸟的虹色从橄榄棕色至橄榄色或棕色黄色变化。
鸣叫特征:小潜鸭并不十分鸣叫,尤其与弄鸭相比。雌鸟会发出类似物种名的尖锐叫声,雄鸟在求偶时会发出微弱的哨声。
生活习性:小潜鸭主要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沼泽,冬季迁徙至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它们通过筛选底部泥沙觅食,主要以软体动物、种子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冬季时也会食用甲壳类动物、昆虫幼虫和小鱼。
生长繁殖:小潜鸭在5月开始繁殖,通常在6月筑巢,巢位于靠近水源的地面,通常藏匿于茂密植被中,如芦苇和香蒲。雌鸟独自孵化约9至11枚卵,孵化期约为3周。幼鸭在孵化后45至50天离巢。
区别辨识:小潜鸭与斑背潜鸭相似,但可以通过头部形状、喙宽度和翼条纹的差异来区分。小潜鸭的头部后部有小突起,喙更窄,翼条纹仅延伸到次级飞羽,而斑背潜鸭的翼条纹会延伸到初级飞羽。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北美洲,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西南部大陆至加利福尼亚州,加拿大魁北克省中西部和明尼苏达州西部。冬季南迁至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包括哥伦比亚北部,以及偶尔到达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
其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小潜鸭的数量持续下降,原因不明。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潜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