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绿鸠

Cinnamon-headed Green Pigeon Treron fulvicollis

棕头绿鸠(英文名:Cinnamon-headed Green Pigeon,学名:Treron fulvicollis),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雄鸟头部和颈部呈锈紫色栗色,雌鸟头部和前额至胸部为暗橄榄绿色。该物种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等地的沿海森林、红树林和潮湿地带,偶尔可见于开阔的灌木丛。数量较为稀少,且性格羞怯,不易观察。

外形特征:雄性棕头绿鸠的头部和颈部为粉橙色,胸部变为暗绿色,肩部和小翼羽为深红色,腹部为暗淡的黄绿色至灰色,两胁带绿色。胫部羽毛为淡黄色,翼羽为黑色,边缘鲜黄,次级飞羽、臀部和中央尾羽为橄榄绿色,外侧尾羽为灰绿色,带有黑色亚端斑和淡灰色末端斑。雌鸟相似,但上体为暗橄榄绿色,胸部黄色,额头和头顶灰色,下尾羽白色或奶油色,有绿色标记。幼鸟外观与雌鸟相似。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持续约5至6秒的变调哨音,由14至16个较短或较长、音高相对稳定的悦耳音符组成。

生活习性:生活在海岸森林、红树林、沼泽森林及相邻的灌木丛,海拔高度可达200米。以果实为主食,通常在小型树木上觅食。

生长繁殖:在苏门答腊,繁殖季节为2月至4月,筑巢于灌木或小树中,使用活枝条搭建典型的鸽子巢,巢有时几乎完全隐藏在离地面约5米高的枯死蕨类植物茎干中。一对成鸟共同承担筑巢任务,每次产下2枚白色卵。

区别辨识:雄性棕头绿鸠的头部颜色独特,而雌鸟则需通过红白相间的喙、深色眼睛和广泛苍白的翼羽边缘来识别。与同类相比,其特征明显。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在泰国南部近期记录较少,可能一直是罕见居民。在加里曼丹中部和南部比大巽他群岛其他地方更常见。

其他:绿鸠在秋冬季会垂直迁移至低海拔山区,此时更容易被观察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头绿鸠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头绿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