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潜鸭(英文名:Ferruginous Duck,学名:Aythya nyroca),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俗名: 白眼凫,中型潜水鸭,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至亚洲中部,以及非洲北部。雄鸟头部、胸部和两胁为深栗色,尾下覆羽纯白,雌鸟较暗淡,眼睛颜色不同。繁殖于浅水湖泊、沼泽地带,冬季迁徙至较大湖泊、河流和海湾。胆小机警,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水生动物。
外形特征:白眼潜鸭体型中等,长度约38-42厘米,体重470-730克(雄)/464-727克(雌),翼展63-67厘米。整体呈现深栗色,头部、胸部和两胁颜色统一,尾下覆羽为醒目的白色。雄鸟具白色眼斑,喙蓝灰色,有小型黑钉和淡蓝色次端环。雌鸟色彩较暗淡,喙色较浅,尖端更暗,眼睛棕色。幼鸟无白色尾下覆羽,羽毛略带红褐色调,腹部斑驳,下覆羽灰白色;喙全灰。飞行时,两性均可见明显的白色翼带。
鸣叫特征:通常被认为不很爱鸣叫,但在求偶时,雄鸟会发出柔和的‘weck’声,响亮的嘶哑‘wuck’或‘wuckwuck’声,大声的‘witt, wuck’或‘wheeooooo’声,以及尖锐的‘WEE-whew’声。雌鸟则发出‘gek’、‘du’或‘gak-gak-gak’声,似乎在催促雄鸟交配,还有‘err’和‘gaaak’声。飞行中,两性都会发出急促的、沙哑的‘aark’声。
生活习性:偏好有丰富水生植被的浅淡水环境,如湖泊、池塘和沼泽。在繁殖季节,也会光顾盐湖、咸水或碱性湖泊。非繁殖季节,它们可能出现在大型湖泊、内陆海、水库、泻湖和沿海湿地。主要在低地繁殖,夏季最高可达海拔2000米,如西南阿拉伯和中国青海的记录。它们是迁徙鸟类,通常在9月至10月离开繁殖地,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返回。
生长繁殖:繁殖期通常从4月至5月开始,雌鸟独自孵化,雄鸟在雌鸟孵化初期即离开。巢位于地面靠近水源处,或隐藏在密集的植被中,有时建于被水淹没的柳树附近的洞穴。一窝产卵数通常为8-10枚,孵化期25-28天,幼鸟55-60天后离巢独立。
区别辨识:与凤头潜鸭雌鸟的区别在于白眼潜鸭具有明显的白色尾下覆羽(凤头潜鸭雌鸟有时也有类似特征),头形差异,缺少凤头冠羽,喙上无黑色次端环。与青头潜鸭相比,白眼潜鸭两胁的白色较少。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遍布从欧洲西部和北非向东至西蒙古,南部至阿拉伯半岛。冬季分布于地中海盆地、黑海沿岸,小部分进入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种群在南亚和东南亚过冬。
其他:白眼潜鸭的数量在欧洲经历了严重下降,特别是在乌克兰、摩尔多瓦、西班牙和法国。然而,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瑞士、沙特阿拉伯、叙利亚、英格兰西南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埃及南部、科威特等地,观察到了局部增加或首次繁殖记录。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眼潜鸭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眼潜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