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森鸠

Tambourine Dove Turtur tympanistria

白胸森鸠(英文名:Tambourine Dove,学名:Turtur tympanistria),是鸽形目鸠鸽科森鸠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的,自几内亚至埃塞俄比亚,向南延伸至安哥拉、赞比亚和南非,亦可见于科摩罗群岛。此鸟种偏好森林地带,包括密集的花园与种植园,如蓖麻油、可可和橡胶树种植区。

外形特征:成年白胸森鸠体长约22厘米,体重介于51至85克(雄鸟)和52至77克(雌鸟)。雄鸟额头、眼周、喉部、胸部及下身白色,背部深棕色略带橄榄色,头部和颈部灰染;两道黑色横带位于下背,中间以淡色带隔开;翅膀上有紫或暗蓝绿色斑点;初级飞羽内侧及下翼覆羽呈栗色;中央尾羽深紫色,外侧尾羽蓝灰色,末端有暗灰色亚端带;下尾覆羽深棕色;虹膜棕至深棕色;喙红紫色,尖端暗棕色至黑色;腿脚紫红色。雌鸟外观较雄鸟暗淡,仅腹部保留白色,面部和胸部为浅灰褐色;冠羽灰棕色,缺乏雄鸟的蓝灰色。幼鸟羽毛边缘呈栗色和黑色条纹,下身有灰色斑点,腹部中心白色。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持续重复的“du-du-du-du-du”声音,共约40个音节,持续15至16秒,用于领地防御和吸引伴侣,起始部分音调低沉,随后节奏均匀下降,最后音符逐渐减弱。

生活习性:栖息于深林、山地、低地和河岸区域,包括画廊森林和次生林,海拔从海平面至肯尼亚的3000米和埃塞俄比亚的2150米。主要在雨量适中的地区活动,如肯尼亚的500至1000毫米年降雨量区域。在旱季,会做日常迁徙至饮水点。以种子、果实为主食,如蓖麻油种子、桑葚、Solanum属水果、Syzygium、Trema orientalis(鸽木)等,偶尔食用小昆虫和软体动物。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形成六只左右的小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全年皆有可能繁殖,如在南非为9月至次年5月,除最冷三个月外;在刚果共和国全年繁殖。筑巢于树或灌木近干处,平台式巢由细枝和根须构成,高度1至10米,平均2.5米。每巢通常产2枚,偶尔1枚,乳白色蛋,尺寸约为23至27毫米×17.7至19.5毫米。孵化期17至20天,主要由雌鸟承担。幼鸟13至22天离巢,14天即可飞行,离巢一周后独立,但会与家庭群保持联系直到亲鸟再次繁殖。约20%的个体至少生存三年,最长记录为七年。

区别辨识:与其他小型非洲鸽相比,白胸森鸠下身颜色更浅,背部较暗,脸部和下身较淡。雌鸟与幼鸟相似,但雌鸟仅腹部白色,其余部位灰褐色,幼鸟羽毛边缘有栗色和黑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I在加纳。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几内亚至埃塞俄比亚,南部至安哥拉、赞比亚和南非,以及科摩罗群岛。

其他:白胸森鸠在某些地区的数量似乎随着蓖麻油种植园的增加而上升,如南非沿海沙丘森林中,尽管许多鸟类种类在此下降,但该物种的数量保持稳定。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胸森鸠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胸森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