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斑鸠

Red-eyed Dove Streptopelia semitorquata

红眼斑鸠(英文名:Red-eyed Dove,学名:Streptopelia semitorquata),是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环颈’斑鸠中体型最大、最粗壮的一种。头部呈淡粉色,前额至头顶颜色渐深,眼睛周围环绕着醒目的暗红色皮肤。飞行时,其脏褐色的尾尖与其它‘环颈’斑鸠显著不同。红眼斑鸠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包括撒哈拉以南地区、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常见于城市、乡村和野外。

外形特征:体长约30厘米,体重162-310克。头部前额为淡蓝灰色,逐渐过渡到更深的色调至头顶;颈部、胸部和下体呈现深紫罗兰色至酒红色;上体灰褐色,初级飞羽黑色;翼外侧覆羽深石板蓝色;两胁、臀部侧面和翼下覆羽蓝灰色;尾羽基部深灰色,末端半部浅棕灰色;颈项带有黑色半领圈;虹膜颜色从黄色至橙色、红色或橙棕色;眼周皮肤紫红色;喙黑色;腿紫红色。雌雄相似。幼鸟色彩较暗淡,羽毛边缘带红褐色或红棕色,颈圈不明显,限于颈侧;腿、眼周皮肤和虹膜颜色暗淡。

鸣叫特征:发出连续重复的六音节广告叫声,包含四声节奏低沉的咕咕声,后接两声更强调的咕咕声,形成“cu-cu..cu..cu..COO..COO...”的模式。还有一种三音节的叫声,持续时间较长:先是嘶哑的一声,接着是两声(偶尔三声)咕咕声:“grrrr...whu.whu....grrrr...whu.whu....”。飞行中发出短暂鼻音的‘weh’。

生活习性:栖息于茂密的林地和靠近水源的金合欢灌丛;亦可见于河流边的林地、画廊森林、森林边缘和红树林;避开雨林内部;常光顾农田、种植园、公园和城市花园环境。食物包括玉米、向日葵种子、蓖麻籽、牛鞭草、坚果草根茎和浆果。据报道,也会吸食南非山龙血树的花蜜。大量食物在地面摄取,但有时直接从树枝上摘取浆果。

生长繁殖:繁殖行为在当地有所差异,但在尼日利亚、东非、津巴布韦和南非全年均有记录。巢由树枝平台构成,比同类物种更为坚固;位于树或灌木上,高度从30厘米至18米不等(平均4米)。通常产2枚蛋,但有时仅1枚;孵化期平均14.5天(可能长达17天);离巢期14-17天。一项研究显示,40%的雏鸟成功离巢。在南非郊区种群中,有罕见的3枚蛋的窝卵现象。

区别辨识:红眼斑鸠与其它‘环颈’斑鸠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红眼圈和飞行时可见的脏褐色尾尖。幼鸟的暗淡色彩和不明显的颈圈也有助于识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在非洲南部,从塞内加尔和马里南部向东至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西北部,向南至纳米比亚北部、博茨瓦纳北部和南非(南至西开普省)。

其他:红眼斑鸠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范围更广,这得益于水资源保护和植树计划。在冈比亚、塞拉利昂、多哥和尼日利亚非常丰富;在南非的分布比1930年代更为广泛和丰富。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眼斑鸠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眼斑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