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鸭

Brown Teal Anas chlorotis

褐鸭(英文名:Brown Teal,学名:Anas chlorotis),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原生于新西兰。曾广泛分布,但在欧洲殖民早期被大量猎杀作为食物来源,导致数量急剧下降。现在,通过圈养繁殖和引入到无掠食者的区域,其局部种群已有所恢复。褐鸭在非繁殖季节全身呈深褐色,繁殖季节雄鸟头部变为绿色,胸部转为栗色,有独特的白色眼环。

外形特征:体长介于36至48厘米,雄鸟体重586至860克,雌鸟体重530至860克。整体羽毛深褐色,繁殖期雄鸭头部显现金属绿色光泽,胸部变为深红褐色,两翼上有绿色翼镜,边缘白色。雌鸟和幼鸟羽毛斑驳,呈均匀暗褐色,腹部颜色较淡,有明显的白色眼环。喙黑色,腿和脚为深灰色。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柔和、高音的双音节哨声,类似“mmn-yea”,在受到惊扰、社交求偶或群体内部争斗时发出;雌鸟则主要发出低沉的呱呱声和吼声,用于社交互动或与幼鸟联系,也能发出长达七音节的尖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沿海的海湾、内陆的沼泽、池塘和有树木遮蔽的溪流边。活动以夜间为主,尤其是在有贼鸥出没的地方。主要食物为水生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以探查、啄食、倒立和潜水的方式觅食,有时也会在退潮时于岸边的海藻丛中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集中在6月至10月,高峰期为7月至8月,但全年除4月至5月外都有记录到雏鸟。单配制,若首窝丢失,可能会再次筑巢。雄鸟保卫繁殖领地。巢由周围的草编织而成,位于地面的植被中,靠近水源,通常在莎草或莎草科植物附近。每窝产卵5至6枚(3至9枚),卵色浅驼色,孵化期约为29至30天,仅雌鸟孵化。雏鸟出生时上身棕色,下身淡黄色,面部有条纹。离巢期在野外为60至70天。

区别辨识:区别于灰鸭和流浪的栗胸鸭,主要特征是红色眼睛和上翼无白色斑块。与奥岛鸭坎岛鸭的区别在于地理隔离、羽毛、体型和遗传差异。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新西兰北岛的大屏岛(Great Barrier Island)及其周边卫星岛屿,曾在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和查塔姆群岛广泛存在,但现在范围大大缩减,仅限于北岛西北部的几个地点和南部岛屿的小规模重新引入种群。

其他:通过圈养繁殖和在受控区域释放,褐鸭的种群数量正在逐步增加。然而,一些小岛上引入的种群可能因面积过小而难以长期存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鸭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