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贼鸥

Chilean Skua Stercorarius chilensis

智利贼鸥(英文名:Chilean Skua,学名:Stercorarius chilensis),是鸻形目贼鸥科中贼鸥属的鸟类。大型掠食性海鸟,主要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繁殖,非繁殖季节时活动范围可延伸至巴西和秘鲁。其独特的外观特征为暗色帽状头部与肉桂色喉部和面部形成鲜明对比,已知与福克兰贼鸥存在杂交现象。

外形特征:智利贼鸥背部、侧腹和脸颊呈深色,腹部统一为浅色。成年鸟的翅膀下方具特色性的肉桂色,但某些个体的颜色较为暗淡。所有成年鸟具有显著的暗色帽状头部和明显的金色条纹脸颈。它们拥有黑色腿脚,棕色眼睛,小而带暗尖的蓝灰色喙,翼展可达130至138厘米。幼鸟比成鸟颜色更鲜艳,无明显条纹,且头部深色突出,缺乏成鸟的胸带。

鸣叫特征:在繁殖地,智利贼鸥发出一系列10至12个短促鼻音般的吠声。叫声中还包括短促的喉音咕噜声。

生活习性:智利贼鸥栖息于南美洲沿海地带,从中央秘鲁到阿根廷北部,冬季活动范围扩展至巴西热带沿海水域。它们偏好沙滩、漂浮巨藻和淡水溪流旁的栖息环境。它们会掠夺其他海鸟的食物,甚至捕食小型海鸟,如鹱类,以及成为海鸥垃圾场的常客。

生长繁殖:繁殖期始于11月,持续至次年2月至3月。它们以高密度集群方式繁殖,类似大型海鸥,与其它贼鸥种类不同。在智利海岸的岛屿上,选择有淡水溪流穿过的沙滩作为领地,成鸟在这些地方沐浴,雏鸟则利用搁浅的巨藻堆作为庇护所。巢穴通常铺有枯草,每窝产卵2枚,偶尔仅一枚;孵化期为28至32天。雏鸟有均匀的浅粉色灰褐色绒毛,蓝灰色腿脚。

区别辨识:智利贼鸥与福克兰贼鸥相比,飞行时显得更为修长紧凑,具有独特的红色色调和翅膀上的白色新月图案。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智利沿海中南部和阿根廷东南部至合恩角,非繁殖期分布于秘鲁南部至巴西中部的海岸线。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智利贼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智利贼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