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嘴鸭

Red-billed Teal Anas erythrorhyncha

赤嘴鸭(英文名:Red-billed Teal,学名:Anas erythrorhynch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中型游禽。广泛分布于南部和东部非洲,南至10°S。其特征为黑褐色的头部带有一顶黑帽,鲜明的白脸颊,以及醒目的红色鸟喙。成鸟体长43-48厘米,雄鸟体重345-954克,雌鸟体重338-955克。不迁徙,但在干旱季节会飞往适宜的水域。

外形特征:赤嘴鸭的头部呈现黑褐色,具有一顶黑色的‘骷髅帽’,脸颊和颈背为白色,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鲜红色的鸟喙,带有暗色的鞍部。翅膀上的次级飞羽呈肉桂色,有黑色条纹,与全褐色的翅膀形成对比。雌雄外观相似,但幼鸭比成鸭更为灰暗,腹部有更少的白色,更多肉桂色,且鸟喙为棕色偏红。

鸣叫特征:赤嘴鸭通常较为安静,但在求偶期间会变得活跃,雄鸟的叫声为轻柔的哨声‘whizzt’和快速的‘geeeee’,雌鸟则发出尖锐的‘quack’叫声,有时会在安静的系列中发出颤抖的‘gueggeggegge’声音以激发雄鸟的交配欲望。

生活习性:赤嘴鸭偏好在开阔的淡水环境中觅食,如湖泊、沼泽、大坝和被水淹没的田野,特别是在马达加斯加的小河流。它们主要以种子和植物物质为食,也会吃水生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昆虫、甲虫和甲壳类动物。赤嘴鸭通过浅水区的啄食、头浸和翻转觅食,偶尔也会在陆地上觅食,夜间经常在耕地上觅食。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但在非繁殖季节会聚集形成数千只的大群,与其它鸭子混群。

生长繁殖:赤嘴鸭的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一般在雨季期间,筑巢于水源附近的茂密植被中,巢由雌鸟用草筑成,内部衬以绒羽。每窝产卵5-13枚,平均10枚,卵为奶油色,孵化期为25-28天,仅由雌鸟孵化,雄鸟守护。幼鸟出生时上半身为深棕色,下半身为淡黄色,有明显的眼纹,孵化后约49天离巢。

区别辨识:赤嘴鸭南非鸭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具有银蓝色的鸟喙和脸颊上的暗斑。与绿翅灰斑鸭和伯尼尔鸭相比,后者缺乏赤嘴鸭强烈对比的面部图案。在马达加斯加,它可能与伯尼尔鸭混淆,但后者有较淡(白色)的大型覆羽(非次级飞羽),没有深色的帽子和红色的鸟喙。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赤嘴鸭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广泛分布,数量稳定,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末,南非有50万至100万只,东非有10万至30万只,马达加斯加有1万5千至2万5千只。然而,马达加斯加的种群似乎正在下降,原因是栖息地的改变和丧失。

地理分布:赤嘴鸭分布于苏丹南部和埃塞俄比亚西南部至南非西部开普省,向南至西方角省;在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在非洲南部,它是最常见的鸭子之一,博茨瓦纳的纳米湖曾有高达50万只的记录。在马达加斯加,它在东部不常见,但在岛屿的其余部分是最常见的鸭子之一。

其他:赤嘴鸭是非洲-欧亚候鸟保护协定(AEWA)适用的物种之一。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赤嘴鸭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赤嘴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