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灰鸥

Heermann's Gull Larus heermanni

红嘴灰鸥(英文名:Heermann's Gull,学名:Larus heermanni),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鸟类。独特的中等体型鸥类,以其红嘴和烟灰色羽毛而闻名。这种鸥鸟主要繁殖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的伊莎拉扎岛,全球90-95%的种群在此筑巢。成鸟具有鲜明的白色头部,与灰暗的颈部无缝连接,而幼鸟全身呈深棕色。红嘴灰鸥几乎完全栖息于沿海地带,冬季迁徙至北至华盛顿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外形特征:红嘴灰鸥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鸥,体长46-53厘米,体重371-643克,雌雄羽毛颜色相似。成鸟在繁殖季节头部和颈部白色,后颈、上尾覆羽和下体淡灰色,逐渐变暗至背部的石板色。二级飞羽黑色尖端带有白色,一级飞羽黑色,有3-4个顶点白色斑点。尾部黑色,尾端狭窄处白色。虹膜深褐色,腿和脚呈棕黑色。喙明显两色,基部红色,尖端黑色。冬季成鸟头部被灰色、棕色和白色斑纹覆盖。二年生个体均匀的石板灰色,喙基部淡橙色至暗红色,尖端黑色。一年生和幼鸟全身深灰色,尾部和飞羽黑色;幼鸟上部有浅黄色边缘,呈现鳞状外观。喙在两个年龄段均为两色,基部肉色,尖端黑色。

生活习性:红嘴灰鸥倾向于群体生活,它们在加利福尼亚湾的干燥岛屿上形成大型繁殖群落,主要在3月至7月间繁殖。最大的繁殖群位于伊莎拉扎岛,估计有90-95%的世界种群在此繁殖。非繁殖期的红嘴灰鸥首次出现在南加州海岸,之后加入繁殖者行列,进行了一次显著的向北迁移,从加州圣迭戈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岛的太平洋沿岸,高峰数量在7月和8月抵达加拿大。随后,秋季和冬季期间发生南迁,部分种群全年停留。红嘴灰鸥主要在近海水域觅食,常与多种海鸟混群,通过偷窃方式从其他海鸟那里获取食物,特别是从褐鹈鹕的囊中抢夺鱼。

生长繁殖:红嘴灰鸥在地面上简单挖坑作巢,有时以碎片铺垫。产卵数通常为1-3枚,但常见的是产1或2枚蛋。半早成鸟孵化后经过28天的孵化期,雏鸟在45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红嘴灰鸥在所有年龄组都有独特的双色喙,成鸟的深色体羽使其在北美鸥类中独一无二。幼鸟和未成年个体常被误认为贼鸥,但红嘴灰鸥缺乏明显的翼部白色条纹,且不会在腹部或下翼显示浅色斑点。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红嘴灰鸥主要繁殖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伊莎拉扎岛,零星繁殖于从美国加州海滨至墨西哥纳亚里特的岛礁。非繁殖期分布于从加拿大西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至墨西哥西南部的海岸线。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嘴灰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嘴灰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