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鸥

White-eyed Gull Ichthyaetus leucophthalmus

白眼鸥(英文名:White-eyed Gull,学名:Ichthyaetus leucophthalmus),是鸻形目鸥科渔鸥属的鸟类。特有于红海地区。其上体颜色为深棕色或灰色,喙长而纤细,略向下弯曲。成鸟头部呈黑色,带有醒目的白色眼环。幼鸟颜色较淡,头部更浅。与外观相似的白领鸥相比,白眼鸥体型较小,更为纤细,喙部更细且全黑,无双色喙的特征。在偏远岛屿和珊瑚礁上繁殖,主要栖息于沿海地带。

外形特征:白眼鸥体长39至43厘米,体重275至415克,翼展110至115厘米。比黑头鸥稍大,但比赫氏鸥小,头部更扁平,喙更纤细。成年白眼鸥的头部为煤黑色,延伸至上胸,颈部两侧白色,背部灰色,最突出的特征是白色的眼睑,眼睛本身为深棕色,有红色眼眶环;腹部和尾巴白色;翅膀上下均为深灰色,边缘白色。喙长而细,略向下弯,红色,尖端黑色;腿为鲜黄色。冬季成鸟色彩暗淡,头部有白色条纹,喙色也较暗。幼鸟为深灰褐色,羽毛边缘较浅。一岁幼鸟与幼鸟类似,但头部、胸部和上身有更灰色的羽毛;二岁幼鸟上体更灰,尾巴为白色,末端有一条窄而不完整的黑色横带。

鸣叫特征:白眼鸥的叫声类似于赫氏鸥,但更为柔和和深沉。长叫声为“kioow”,重复12至16次。警报声为重复的“ke”音,还有“koup koup koup”的叫声。

生活习性:白眼鸥主要栖息于沿海地带,尤其偏好近岸岛屿上的裸岩和沙滩。与赫氏鸥相比,它们与渔船和港口联系较少,因此更常出现在离海更远的地方。它们在岩石、珊瑚礁、码头和渔船等地方栖息。白眼鸥主要以鱼为食,也会吃螃蟹、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甚至埃及的某些果实(如Nitraria retusa)。它们主要通过从水面俯冲潜水觅食。虽然不像赫氏鸥那样依赖垃圾,但在某些时候也会在港口拾食。然而,在埃及的胡尔加达,大量白眼鸥,包括刚离巢的幼鸟,在垃圾堆上觅食,食用各种食物,如米饭、鸡肉、西瓜和面包。

生长繁殖:白眼鸥的繁殖季节通常为6月至9月,至少在沙特阿拉伯如此。主要在7月筑巢,到8月底孵化完成。每年只繁殖一次,但如果第一次巢失败,可能会再筑巢。在埃及,最早可能在5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开始筑巢。它们松散地集群繁殖,每群约有十几对到数百对,间隔2至12米,通常距离海岸线100米以内。巢为浅坑,铺有海藻或碎片,位于裸露的岩石、沙滩或靠近海洋的开阔地带。每窝产1至3枚蛋,颜色为奶油橄榄色至淡土黄色,带有橄榄色至深棕色或紫灰色的斑点,平均大小为56毫米×41毫米;雏鸟上部灰色,有深色斑点和条纹;关于孵化和离巢期的信息未知。巢有时会被赫氏鸥掠食。

区别辨识:白眼鸥与赫氏鸥的主要区别在于体型、喙部颜色、腿部颜色以及上胸部位的颜色差异。白眼鸥体型更小,喙部和腿部颜色为红色和黄色,上胸部位颜色更浅,与头部形成鲜明对比。幼鸟阶段,白眼鸥尾部全黑,与赫氏鸥幼鸟的尾部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白眼鸥繁殖于红海,范围从苏伊士湾和阿卡巴湾(提兰岛)向南延伸至亚丁湾,在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吉布提、沙特阿拉伯、也门和索马里等地的岛屿和小岛上繁殖。在冬季,它们分散在整个繁殖范围内。在埃及红海沿岸,八个岛屿上共有2672对繁殖,估计总数量约为8000只个体;其中最大的繁殖地在乌姆加维什岛,苏伊士湾南部,有1450至1850对繁殖。在苏丹有300至1000对,在吉布提有600至700对,在沙特阿拉伯有超过1500对(可能多达3000对),在也门至少有3900对(可能有5000对),在索马里有1200至2200对。全球种群数量稳定,但未来几十年可能下降。

其他:白眼鸥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人类压力和油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如鼠类(Rattus)对繁殖岛屿的威胁。然而,它们从垃圾堆的食物供应中受益,尤其是在埃及的胡尔加达旅游设施附近的垃圾堆。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眼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眼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