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鸥

Pallas's Gull Ichthyaetus ichthyaetus

渔鸥(英文名:Pallas's Gull,学名:Ichthyaetus ichthyaetus),是鸻形目鸥科渔鸥属的鸟类。大型鸥科鸟类,以其强壮的体型和栖息于咸水、半咸水和淡水环境而著称。繁殖期成鸟头部呈黑色,喙尖具红黑色,眼周有醒目的白色新月形标记。分布区域从黑海至蒙古西部,中国境内可见于青海、内蒙古等地。

外形特征:渔鸥体长60-72厘米,体重900-2000克,翼展可达155-170厘米。其头部扁平,喙长而细,赋予其三角形头部外观。胸部丰满,翅膀比其他大型鸥类更长、更纤细且尖端更锐利。繁殖期成鸟头部黑色,从脸部至后颈,眼周有显著的白色新月标记;非繁殖期成鸟头部后方有一块暗斑。亚成鸟亦有此特征,但暗斑明显较小。眼周的白色新月和闪亮的白色腰部将第一年冬羽的亚成鸟与各种银鸥区分开来。

鸣叫特征:发出深沉而短促的叫声,繁殖期间的鸟儿会发出深沉的'ha-u'声。其他叫声包括低沉、略带鼻音的'oow'声和犬吠般的警报声'whe-ow'。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岸、大型河流和湖泊,受人类活动吸引,常出现在港口、鱼塘和垃圾堆附近。在繁殖季节,于一般干旱地区的淡水和咸水湖泊及内陆海中的荒凉岛屿集群筑巢。具有迁徙习性,冬季分布于地中海东部、红海、里海南部、印度洋北部直至缅甸,偶尔远至泰国;在恒河平原和埃塞俄比亚南部也可见其踪迹。

生长繁殖:通常于三月初返回繁殖地,四月初开始产卵。繁殖群可由70至3000对组成,巢由干燥的水生植物和羽毛构成,位于裸露的岩石基质上,有时在芦苇丛中或植被覆盖的沙丘中。每窝产卵2枚(1-3枚),孵化期约25天,幼鸟出生5天后即可被父母识别,大约5天后可能离开领地。

区别辨识:通过体型可将其与头部深色的小型鸥类区分开,尤其是成鸟的黑色头部和白色新月标记。第一年冬羽的亚成鸟可通过眼周的白色新月和亮白的腰部与银鸥区分开。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从克里米亚至哈萨克斯坦,蒙古西部,中国甘肃、青海和内蒙古。非繁殖区延伸至黑海、里海、咸海沿岸;红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印度洋)至孟加拉国和马塔班湾(缅甸南部);印度和缅甸的大河也可见其身影。

其他:全球数量未知,但估计黑海、里海和西南亚洲的数量超过10万只,中亚有额外2.5万至10万只。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渔鸥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