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燕鸻(英文名:Collared Pratincole,学名:Glareola pratincola),是鸻形目燕鸻科燕鸻属的鸟类。体型优雅,兼具鸻和燕子的特点,成鸟头部和背部呈暖灰棕色,喉部有独特的‘项链’状标记,喙基部红色。分布广泛,自欧洲南部至亚洲西南部和非洲热带地区。
外形特征:体长22-25厘米,体重60-98克,翼展60-70厘米。上体棕色略带橄榄色,长翼尖和深叉尾黑色,喉部赭黄色,边缘黑色,胸棕色渐变为白色腹部,下翼覆羽和腋羽深红色,翼缘白色明显,喙红色带黑尖,腿黑色。非繁殖季节黑色喉边不明显,头部两侧较淡,胸部杂以灰棕色。幼鸟上体和胸部斑驳黑色,喉部白色无黑色项圈。冬季羽毛与非繁殖期成鸟相似,但上体边缘更宽,头侧和喉侧有更多条纹。
鸣叫特征:飞行中发出尖锐、断续和颤音的叫声,包括类似燕鸥的‘stwick’声和上升后下降的颤音,繁殖地发出较短而音调一致的颤音警告声,展示飞行时发出‘k’d’d’d’ik-kiik, kik’,首音下滑。
生活习性:偏好开阔地带,从干燥的田野到有泥岸的草湿地。在欧洲和亚洲,可见于草原、耕地、沙丘等地。在非洲,常见于最近被烧过的草地、过度放牧的草地、耕田、沙丘、盐碱地或沙质平地,通常靠近水源,如大河沿岸和河口。迁徙时,可在海拔高达355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和2880米的埃塞俄比亚见到。主要以空中捕食为主,如飞蛾、甲虫、白蚁、苍蝇等大型昆虫,偶尔在地面追逐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欧洲为5-8月,在约旦为5-6月,在巴基斯坦为4-7月。在非洲,繁殖时间因地区而异。集群筑巢,巢穴为地面的浅坑或自然凹陷,直径7-9厘米,深4厘米,通常位于干泥滩或沙滩。每次产卵2-4枚,平均大小32.3毫米×24.1毫米,孵化期17-19天,由双亲共同孵化。雏鸟出生2-3天后离开巢穴,由父母通过反刍或嘴尖递食喂养,直到大约7天大。22-30天后幼鸟离巢。
区别辨识:与其他燕鸻科物种如黑翅燕鸻和普通燕鸻的区别在于更长的尾巴、翅膀内外侧颜色的对比以及白色的翼缘(虽然有时不易观察)。幼鸟和非繁殖期成鸟的外观有显著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温带到热带的草地近水区域,广泛分布于西、中帕拉里克地区和非洲。非繁殖季节迁徙至非洲热带地区。
其他:在欧洲和非洲的繁殖地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受到农业活动、栖息地丧失和旅游压力的影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领燕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