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沙锥(英文名:Puna Snipe,学名:Gallinago andina),是鸻形目丘鹬科沙锥属的鸟类。小型鸟类,分布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带,从秘鲁至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高山湿地。以隐蔽的棕色外观著称,善于在沼泽、湿地及湖岸草丛中生存。
外形特征:山沙锥体长22.5至25厘米,体重介于65至105克之间。其上体呈现复杂交织的白色、淡褐色、锈色、黑色和棕色斑纹。翅膀边缘在飞行时显现出白色。胸部及两侧为带黑色标记的淡褐色,其余腹部纯白。脸部具有鲜明的棕色眼纹。两性外观相似,幼鸟特征未详述。与南美沙锥相比,山沙锥体型略小,喙更细长,腿较短且颜色更鲜艳。
鸣叫特征:山沙锥的叫声包括从地面发出的快速而柔和的“tip-tip-tip-tip...”、“cut-cut-cut-cut...”或“dyak dyak dyak .... dyuc dyuc dyuc...”。飞行中的求偶展示声由空气通过展开的尾羽产生的特殊声音,被描述为“tch’ch’ch’ch’”的长而断续的轰鸣。
生活习性:山沙锥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高山湿草地,偏好湿润至潮湿的环境,如沼泽河流、垫状植物沼泽、池塘、湖泊和河流的芦苇边缘,有时也会出现在相对开阔的芦苇沼泽。部分种群在南半球冬季会向东部平原迁移,具体迁徙模式尚不清楚。
生长繁殖:山沙锥的繁殖季节在地理上有所变化,通常在秘鲁为10月至12月,在智利北部至少包括9月。雄鸟在求偶期间会展开求偶飞行,产生独特的声响,但关于繁殖生物学的其他细节仍未知。
区别辨识:山沙锥与南美沙锥相比,体型更小,喙更细长,腿较短且颜色更鲜艳。与本地共存的安第斯沙锥相比,山沙锥体型较小,颜色明显较淡,腹部干净无斑点,翼缘白色可见于飞行中。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山沙锥分布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包括秘鲁、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高山湿地。在秘鲁,分布于3000米至4600米的高海拔地区;在智利,海拔范围为2000米至5000米;在阿根廷西北部,主要分布于2000米至4000米的地带。
其他:山沙锥在厄瓜多尔仅有一笔记录,于1992年10月在西南部Zamora-Chinchipe省的最南端被目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山沙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