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趾滨鹬(英文名:Long-toed Stint,学名:Calidris subminuta),是鸻形目丘鹬科滨鹬属的鸟类。名称来源于希腊语kalidris,意指灰色水边鸟,特定名subminuta源自拉丁语,意为‘接近小型’,因其与小滨鹬相似。繁殖于北部亚洲,迁徙至东南亚和澳新界过冬。在欧洲西部极为罕见。
外形特征:体长13-16厘米,体重20-37克,翼展26-35厘米。拥有纤细的颈部、腿和长趾,通常看起来比小滨鹬更修长。繁殖成鸟和亚成鸟的羽色与青脚滨鹬相似,非繁殖成鸟上体呈褐色,下体偏白。雌鸟平均略大些。黄色腿,短而尖锐的黑色喙,仅下颚基部黄或浅棕色。上体羽毛有深棕色中心,边缘为红褐色和淡黄色。飞行时长趾略微超出尾羽。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连续的咕噜声。飞行叫声包括颤音'chee'或'prrrt',以及柔和滚动的'kurrip',类似麻雀或红颈滨鹬的声音,还有短促的'prit'。
生活习性:栖息于亚北极到温带的沼泽地,偏好内陆湿地,如稻田,及沿海和近海淡水和咸水湿地的泥泞或植被边缘。在非繁殖季节,喜独居或小群活动,偶尔与其他滨鹬混群。以昆虫、小型软体动物、甲壳类和种子为食,常在水边植被中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6月初至7月,可能单配偶制。散居繁殖,巢为浅凹处,铺满树叶,藏匿良好。每窝产四枚卵,有时三枚,双亲轮流孵化,雄鸟照料雏鸟。具体繁殖细节未知。
区别辨识:与红颈滨鹬相比,更纤细,体型稍小,色彩更鲜明,翼纹较弱。与北美美洲小滨鹬非常相似,但颈部更长,趾更长,颜色更亮。在地面时,可与红颈滨鹬混淆,但长趾滨鹬更为精致,体型略小。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数量估计在25,000至100,000只之间,澳大利亚的淡水湿地有规律的迁徙记录,每年最多记录277只。无具体威胁,但信息较少。
地理分布: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至楚科奇半岛、库页岛北部、科曼德群岛、蒙古北部。非繁殖期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印尼群岛、澳大利亚西部和东南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和日本南部。
其他:长趾滨鹬在迁徙期间可见于中国华东及华中的大部分地区,冬季在台湾、广东及香港越冬。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长趾滨鹬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