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鸭(英文名:African Black Duck,学名:Anas spars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具有巧克力棕色的羽毛,腹部无斑纹,带有浅粉色和黑色相间的喙,橙色的腿和脚,背部与臀部点缀着白色斑点。分布于东非和南非,从南非北至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西部非洲也有零星分布。偏好密林环绕的快速流动河流,也会光顾池塘。
外形特征:非洲黑鸭体型中等,长度约48-57厘米,重量在914-1086克之间。雄鸟比雌鸟大,雌鸟的翼展较短,229-257毫米,而雄鸟为241-280毫米。其羽毛主要呈深烟灰色,腹部颜色更深,略带斑驳。肩羽和上尾覆羽有白色条纹,尾羽上有两行白色斑点,翅膀呈深棕色,带有显眼的蓝绿色镜状羽毛,末端为黑色和白色,三级飞羽尖端为白色,下翼覆羽为棕色,带有白色尖端,腋羽为白色。幼鸟有细薄的淡褐色条纹,腹部为白色。
鸣叫特征:雄鸟会发出低沉、嘶哑的口哨声“weep”,通常以规律的系列出现,无论是在与雌鸟分离时的联系还是在相互问候和敌对互动中的快速版本,这种叫声在水面上和飞行中都能听到,可能伴随求偶展示。雌鸟则发出连续的嘎嘎声,在与雄鸟接触和飞行中,以及一种‘渐弱’的五到八个音符的叫声,也是在接触时发出,以及响亮的‘ga-ga, ga-ga, ga-ga, ga-ga’的相互问候声。飞行前,雄鸟会发出急促的‘peep-peep, peep-peep, peep-peep’或‘pepepepepe’,而雌鸟则发出响亮且同样急促的‘ka ka ka ka’,音量逐渐增大。
生活习性:非洲黑鸭偏好隐秘、水流湍急的河流和山林地带,但也出现在开阔地带和缓慢流动的水域,湖泊、泻湖和水库,甚至偶尔在污水池中被发现。它们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分觅食,以昆虫和植物为食。它们在河流和小溪中漂浮,通过在水下寻找食物来获取植物性食物,偶尔也会食用动物性食物。它们在水中觅食、嬉戏和求偶。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因地理位置而异,例如在南非西南部为7月至12月,峰值在9月;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为1月至8月,7月为高峰;在马拉维为4月至8月;在肯尼亚为10月和12月至2月及6月至7月;乌干达的情况可能类似;埃塞俄比亚为9月至11月,可能还有3月。一般为一夫一妻制,但配偶关系可能仅维持两个季节,雄鸟在非繁殖期可能会暂时形成新的伙伴关系。巢建在河边的木堆、芦苇床或草丛中,紧邻地面。每窝产卵4至9枚,卵为淡黄色,大小为57.3-65.5毫米×40.2-48.8毫米,重66.5-71克。孵化期大约25-28天,由雌鸟独自承担。雏鸟出生时有黑色绒毛,下部为淡黄色,胸部上方有一圈白色,面部有黑色和黄色线条,背部有淡黄色斑点,喙为黑色,腿为暗色。雏鸟大约86天后离巢,由雌鸟照顾,虽然有时会在夜间与雄鸟会合。
区别辨识:非洲黑鸭与类似的非洲黄嘴鸭的区别在于颜色更深,颈部更短,喙为深色而非鲜艳的黄色。幼鸟与成鸟的区别在于幼鸟有更细的淡褐色条纹,腹部为白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黑鸭主要分布在东非和南非,从南非北至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西部非洲的尼日利亚东南部、喀麦隆和加蓬也有分布。在南非相当普遍,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较为稀少。在苏丹被报告为常见的繁殖居民,尽管北部种群总体数量较少;在许多地区面临森林砍伐的威胁,因为鸟类偏爱河流密集植被覆盖的区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黑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