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杓鹬(英文名:Long-billed Curlew,学名:Numenius americanus),是鸻形目丘鹬科杓鹬属的鸟类。大型北美洲涉禽,亦称‘镰刀鸟’或‘蜡烛棍鸟’,以其异常长而弯曲的喙著称。分布于北美西部及中部的草原地带,冬季迁徙至海岸和内陆湿地。
外形特征:体长50-65厘米,翼展24.5-35.5英寸,体重介于490-950克。喙长11.3-21.9厘米,向下弯曲,雌鸟体型较雄鸟大,喙亦更长。全身泛着淡肉桂色,颈部和腹部色泽尤甚,头部带有褐色条纹。
鸣叫特征:鸣声为响亮的‘cur-lee!’,是其名字的由来。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田野、沼泽及海滩,以小甲壳类、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冬季在湿地、潮间带、泥滩、浅水农田和海滩活动。
生长繁殖:在中西部北美的草地上筑巢,通常在日落后进行求偶飞行,一雄多雌制。巢为浅坑,铺垫草叶,每窝产卵4枚,孵化期约22-24天。
区别辨识:与斑背杓鹬、云斑塍鹬、大杓鹬相比,体形更大,喙更长,色彩更为鲜艳的肉桂色。与白腰杓鹬区别在于喙的形状和颜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加拿大西南部至美国西南部,冬季迁徙至美国南部沿海及墨西哥、中美洲的沿海和内陆。
其他:19世纪末因猎杀数量大幅下降,近现代有所恢复。在旧金山的Candlestick Point和Candlestick Park体育场命名中留下了历史痕迹。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长嘴杓鹬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长嘴杓鹬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