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腿燕鸻(英文名:Egyptian Plover,学名:Pluvianus aegyptius),是鸻形目埃及燕鸻科埃及燕鸻属的鸟类。别名: 牙签鸟、鳄鸟,为埃及燕鸻科的唯一成员。该鸟拥有蓝灰色背部,鲑粉色下体,头部和胸部以黑白相间的鲜明标记著称。体型中等,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型热带河流沙洲,曾在尼罗河沿岸广泛分布,现已在埃及灭绝。
外形特征:成鸟长19-22厘米,翼展47-51厘米,体重73-92克。背部、头冠、眼纹和胸带为黑色,边缘白色;眉纹白色;翼覆羽和尾羽蓝灰色,末端白色;翅膀形成醒目的黑白图案;下体奶油色至淡褐色;喙黑色;腿和脚蓝灰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更暗淡,背部羽毛边缘呈棕色。
鸣叫特征:常见鸣叫为响亮的“chersk”声,常在飞行中发出,尤其是在激动或攻击时。警戒或接近巢穴时会发出单个“wheep”声,接近巢穴时跟随数个“cherk”音符。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热带河流的沙砾洲,避免密集森林和河口水域。食物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小飞虫,偶尔吃种子和鱼类残渣。通过多种方式获取食物,如表面觅食、捕捉飞虫、探查湿润沙地等。成对或小群活动,密度可达每公里10只。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在1月至4月或5月,筑巢于河床沙洲上的深坑,雌雄共同参与。每次产2-3枚土黄色带红棕斑点的蛋,孵化期28-31天,由双方轮流孵化。雏鸟孵化后即能行走,约30-35天离巢。
区别辨识:蓝腿燕鸻具有独特的蓝灰色背、黑白色头部标记和橙色下体,飞行时黑白分明的翅膀图案是辨识要点。与其它类似鸟类的区别在于其特有的色彩组合和栖息环境。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南至安哥拉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曾广泛存在于尼罗河流域,包括埃及,但现已在埃及灭绝。
其他:历史上,蓝腿燕鸻曾被认为与鳄鱼存在共生关系,清理鳄鱼口腔内的残留食物,但这一说法缺乏确凿证据支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腿燕鸻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腿燕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