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鸻

Mountain Plover Anarhynchus montanus

岩鸻(英文名:Mountain Plover,学名:Anarhynchus montanus),是鸻形目鸻科弯嘴鸻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鸻科弯嘴鸻属鸟类。尽管其名,实际上并不栖息于山区,偏好开阔的草原地带。其特征为淡褐色上体,白色下体,无胸带,繁殖季节时额部黑色,眉纹白色。广泛分布于北美西部大平原的干燥台地,冬季迁往加州和墨西哥北部的干旱草原。

外形特征:岩鸻体长约20-25厘米,高约5-9英寸,体重约102克。上体沙褐色,下体和面部白色,额部和眼先有黑色羽毛。繁殖期额头黑色,眼至喙有黑色条纹,而非繁殖期这些特征变为淡棕色。腿色偏淡,脚爪黑色。雌雄同形同色。

鸣叫特征:发出低沉、多变的哨声,叫声通常为低音颤鸣或咕噜哨声,与同类相比更为安静。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的短草草原和裸露地面,以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常与牲畜共生,后者能吸引并惊扰昆虫。在早春筑巢于裸露地面,偏好与美洲野牛和黑尾土拨鼠共享栖息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夏季,巢筑于4月,需有裸露地面和短而稀疏的植被。每窝产3枚斑点状的蛋,由两性轮流孵育。孵化期28-31天,雏鸟出壳几小时后即可离巢,家族会在数日内迁移至牧场附近的良好觅食区。

区别辨识:与其他鸻科鸟类区别在于无胸带,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眼至喙有黑色条纹。幼鸟背部呈棕褐色,胸部和脸部呈淡黄色。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加拿大中南部的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远南部,南至美国中西部的犹他州东北部和得克萨斯州西部。非繁殖期分布于美国加州中部内陆、亚利桑那州南部至得克萨斯州南部,以及墨西哥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索诺拉至扎卡特卡斯、圣路易斯波托西和塔毛利帕斯州。

其他:由于生境丧失和破碎化,如农业扩张和城市化,岩鸻的种群数量正在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岩鸻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岩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