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麦鸡(英文名:Grey-headed Lapwing,学名:Vanellus cinereus),是鸻形目鸻科麦鸡属的鸟类。体型较大,以其灰色头部、鲜明的黑色胸带和白色的腹部而著称。分布广泛,从东北亚的中国、日本到东南亚的印度和中国南方。
外形特征:灰头麦鸡体长34至37厘米,体重236至296克,翼展可达75至76厘米。头部、颈部和上胸部为灰色,胸带深灰,背部棕色,腹部白色,腰部白色,尾羽黑色,尾尖黑色。飞行时,黑色初级飞羽与白色次级飞羽形成鲜明对比,翅膀上方的图案让人联想到,但黑色初级飞羽和棕色覆羽之间有白色羽毛相隔。成年雄鸟和雌鸟羽毛相似,但雄鸟略大。幼鸟的白色羽毛边缘带有灰色,胸带不明显,上体和翼覆羽有淡色边缘。
鸣叫特征:灰头麦鸡发出尖锐的‘chee-it’声,飞行中的鸟偶尔会发出‘kik’音,从地面发出哀怨而坚持的‘chee-it’声,全年都能听到嘶哑的三音节警报声,如‘did-all-eet’或‘cha-ha-eet’。
生活习性:灰头麦鸡栖息于湿地、河流边、稻田等环境,冬季时也可见于沼泽、河岸、湿草地、稻田残茬、池塘等。它们主要以昆虫、蠕虫和软体动物为食,常涉水觅食。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常以5至50只的小群出现。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3月至4月,灰头麦鸡在一夫一妻制下于未受干扰的湿地或稻田中筑巢,巢为简单的凹坑,通常铺设苔草草茎和草叶。每窝产卵四枚,孵化期为28至29天,雏鸟在孵化后的第二天即可行走。
区别辨识:灰头麦鸡通过其独特的灰色头部、黑色胸带和白色的腹部与其它麦鸡种类区分。幼鸟与成鸟的区别在于幼鸟的白色部位有灰色边缘,胸带模糊。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东北亚的中国(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日本本州至九州,以及俄罗斯的部分地区。冬季迁徙至南亚(从印度东北部至柬埔寨)和东南亚至马来半岛、越南北部和南部、中国东南部。
其他:灰头麦鸡曾作为迷鸟出现在俄罗斯、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斯里兰卡、瑞典和英格兰等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头麦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头麦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