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鸻(英文名:Crab-plover,学名:Dromas ardeola),是鸻形目蟹鸻科蟹鸻属的鸟类。独树一帜的鸻,拥有鲜明的黑白羽色和粗壮的黑色喙,体长介于38至41厘米之间,体重230至325克,翼展可达66至78厘米。其独特外观和生态习性使其在众多海滨涉禽中脱颖而出。分布于印度洋沿岸,包括红海、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周边的沙滩和岛屿。
外形特征:蟹鸻的成鸟通体洁白,背部和翅膀的主羽为黑色,配以长而蓝灰色的腿和厚重的黑喙。雄鸟比雌鸟体型稍大,尤其在喙的长度和深度上更为显著。非繁殖季节的个体头部会出现灰色条纹。幼鸟羽色较淡,背部呈灰褐色,头颈处有斑驳的黑褐色,银灰色的肩羽和棕色的尾巴。
鸣叫特征:蟹鸻的叫声尖锐,类似鸥类,常在飞行中发出喧闹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沙质海岸线、珊瑚礁、岩石海岸和红树林地带,以群居方式活动,偏好低潮时在泥滩上觅食。主要食物为螃蟹,也会摄食其他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海洋蠕虫和其他潮间带无脊椎动物。夜间活动频繁。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7月,通常在红海、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地区的沙滩筑巢。巢穴为沙土中的洞穴,深度可达100厘米,内部无衬垫。每窝产一枚白色大蛋,偶尔两枚。孵化期约32至33天,主要依靠环境温度而非亲鸟的保温。雏鸟依赖父母喂养,直至至少部分独立。
区别辨识:蟹鸻的独特外形和生态习性使其易于识别。与同类物种相比,其粗壮的黑喙和黑白相间的羽色是显著特征。幼鸟的羽色和成鸟有明显差异,有助于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红海、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的沙滩和岛屿。非繁殖季节广泛分布于印度洋热带至亚热带沿海,南至莫桑比克和夸祖卢纳塔尔,覆盖马达加斯加群岛,包括塞舌尔群岛南部和中部的珊瑚环礁,查戈斯群岛,马尔代夫,印度西海岸,斯里兰卡和安达曼群岛。
其他:蟹鸻是《非洲-欧亚候鸟保护协定》适用物种之一。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蟹鸻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蟹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