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鸻

Eurasian Stone-curlew Burhinus oedicnemus

石鸻(英文名:Eurasian Stone-curlew,学名:Burhinus oedicnemus),是鸻形目石鸻科石鸻属的鸟类。其体型较大,约41厘米长,以黄色大眼和厚实的黄色腿脚著称,羽毛呈沙棕色,腹部和臀部白色,上体有深色条纹。分布广泛,从南欧、北非至中东及中亚,偏好干燥开阔、多石或半荒漠环境。

外形特征:石鸻身长40-44厘米,体重290-535克,翼展77-85厘米。羽毛沙棕色,腹部和臀部白色,上体有深色条纹。头部细密条纹,眼上方有一白线,眼周白色,下颌至后颊有宽幅条纹,下颌和喉部白色,胸部有重黑色条纹。翅膀覆羽有平行的深棕色和白色条带,内侧初级飞羽基部和尖端有白色斑点,外侧初级飞羽中央有白色斑点。喙黄色,尖端黑色,眼睛黄色,腿脚淡黄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肩羽和内翼羽毛有亮红褐色尖端。亚种在色调上有差异,从粉色调到灰色调,大小和腿长也有变化。

鸣叫特征:石鸻主要在黄昏和夜间鸣叫,发出响亮的'kurrr-leee'声,首音节通常低沉或沙哑,次音节纯正,似哨音,与白腰杓鹬的鸣声类似。有时缩短为'ku-weeee'或仅'keeeuw'。在繁殖地,展示飞行时会发出快速的一系列哨声。遇险或兴奋时,会发出重复的三声哨音。还有拉长的嘶哑音,有时以柔和的上滑音结尾。

生活习性:石鸻栖息于半干旱、干旱和草原地带,开放的Argan树林(摩洛哥)、稀疏植被覆盖的开阔地带,不常靠近水体。春季迁徙始于3月,秋季迁徙在8月末至10月初,部分鸟群冬季迁至撒丁岛、突尼斯、南欧、中东乃至非洲。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3月至6月间,在北非、巴勒斯坦为3月至6月,英国从4月开始,西伯利亚从5月底开始。一夫一妻制,通常一窝产两枚蛋,平均孵化期24-27天,由双亲共同孵化。幼鸟36-42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石鸻以其黄色大眼、厚实的黄色腿脚和独特的黑白相间的飞行翼纹为辨识特征,与同属其他物种在体型、羽毛色彩和分布区域上有明显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欧、北非、中东至中亚,夏季迁徙至欧洲和亚洲的温带地区,冬季迁至非洲。

其他:石鸻的生存受到农业集约化的影响,某些地区的数量有所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石鸻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石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