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三趾鹑(英文名:Barred Buttonquail,学名:Turnix suscitator),是鸻形目三趾鹑科三趾鹑属的鸟类。直译: 横斑三趾鹑,体型小巧的三趾鹑科鸟类,雌鸟较雄鸟稍大,喉部呈黑色。活跃于开阔草地,受扰时能低飞一段距离后迅速隐入草丛。在中国南方有分布记录。该物种最初描述自爪哇。
外形特征:棕三趾鹑是一种小型短尾鸟,体长13.5-17.5厘米,体重雄鸟35-52克,雌鸟47-68克,雌鸟通常比雄鸟大9%左右。全身呈现锈红色,头部有鲜明的图案,胸部有密集的黑色条纹,侧翼为温暖的黄褐色。雌鸟的喉咙至胸上部为黑色,胸部和上侧腹有厚重的黑色条纹,腹部区域为深红褐色。腿部颜色多样,从粉色到蓝灰色、绿黄色或黄色,某些亚种的虹膜为淡黄色,但曾为红色。喙灰而带有黄色基部和尖端,但在某些亚种中可能更明亮或有灰色变化。
鸣叫特征:雌鸟的广告鸣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被形容为远处摩托车的声音,一种腹语式的“drr-r-r-r-r-r”声突然结束,前有3-4个长而深的“groo”音符,间隔五秒,整个叫声持续约15秒;在日本,这种叫声则为远传的雾笛声“hoon-hoon-hoon”,初始音调平缓,逐渐变得上扬且响亮。
生活习性:生活在草甸(如马来半岛的Imperata草甸)、作物地(包括甘蔗、咖啡和茶园)、废弃农田、次生林、灌木丛、竹林和森林边缘的沙质地,常靠近水源,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2500米(喜马拉雅山区)或1650米(东南亚)。它在白天和夜晚都可能活动,但有证据显示在马来西亚可能主要是夜间活动。以草籽、杂草种子、昆虫和绿色嫩芽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全年都有记录,但各地有所差异,例如日本在4月至5月达到高峰。雌鸟连续多配偶制。巢筑于浅凹的草垫中,通常位于草丛中,草茎弯曲形成顶盖,侧面有入口,通常靠近小灌木或棕榈树下。每窝产卵2-6枚,通常是灰色橄榄色,密布棕色、薰衣草色和紫黑色斑点,卵大小为22.3-24.9毫米×19.2-20.5毫米。孵化期12-16天,由雄鸟单独孵卵和照顾雏鸟。雏鸟出生40-60天后可达成鸟大小。
区别辨识:与其他三趾鹑科鸟类的区别在于蓝色或灰蓝色的喙和腿,以及飞行时可见的淡黄色眼和翼上的淡色肩斑。雌鸟比雄鸟色彩更鲜艳,喉部和胸中部为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日本、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包括中国南方。在喜马拉雅山脉可达海拔2500米,在东南亚则常见于300米以下的高度。
其他:棕三趾鹑能够适应人类居住环境,从耕作和放牧中获益,这表明其种群状态相对稳定。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三趾鹑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三趾鹑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