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顶(英文名:Giant Coot,学名:Fulica gigantea),是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的鸟类。大型水鸟。体型庞大,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湖泊和沼泽地带,从秘鲁南部到阿根廷西北部都有其踪迹。其显著的特征包括色彩鲜艳的喙、长长的红色腿以及巨大的脚。
外形特征:成年大骨顶的体长在48至59厘米之间,体重约2000至2500克,因体形沉重而不擅长飞行。全身呈深石板灰色,头部和颈部颜色更深近黑色。翼下的尾羽覆羽有白色条纹。喙深红色,带有白色的脊,两侧和盾牌黄色。腿和脚为深红色,与其它骨顶鸟有明显区别。雌雄同形,外观相似。幼鸟体型较小,胸腹部呈暗灰色,喙和腿脚颜色较淡。雏鸟全身暗灰色,脸部前方和头部侧面有白色,裸露部分呈暗色。
鸣叫特征:雄性大骨顶发出交替的咕噜声或笑声,类似“houehouhouhouhoou”,以及低沉的吼声“hrr”或“horr”。雌鸟则会发出低沉的噼啪声“chee-jrrrh”和低沉的尖叫或爆裂声。当与雄鸟在一起时,雌鸟还会发出柔和的“hi-hirr hirrr hirrr...”。
生活习性:大骨顶栖息于海拔3600至5000米的安第斯高原的湖泊和池塘中,偏好植被茂盛的浅水区。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如Myriophyllum、Potamogeton、Zanichellia和Ruppia,偶尔也会吃一些丝状藻类。在岸边也会吃草。它们有时像鸭子一样俯身取食,偶尔也会潜水。
生长繁殖:大骨顶全年均可繁殖,但产卵高峰期通常在6月至7月的当地冬季。它们是终身一夫一妻制,永久性占有领地。巢巨大,由水生植物构成,形似浮筏,长达3米,高出水面50厘米。巢有高边和深杯,可维持多年,中央部分会逐渐压实成为泥炭。巢建在大约1米深的水中,周围有密集的水生植物。每窝产卵3至7枚,平均4.4枚,双亲共同孵化。雏鸟孵化时重约40克,全身黑色,腹部略带棕色,喉部有橙色毛刺,头部皮肤呈粉红色,喙为粉色,尖端黄色,底部红色,中间有黑色条纹。幼鸟由父母喂养至两个月大,67天后羽毛长齐,四个月后完全换羽,之后不久开始换羽。由于强风和低温,雏鸟在巢中度过大量时间,以新鲜巢材为食。成鸟常在巢中喂食雏鸟,提供植物碎片和无脊椎动物。
区别辨识:大骨顶通过其庞大的体型、深红色的腿和脚以及独特的喙部色彩与其它骨顶鸟相区别。在行为上,它们比同域分布的安第斯骨顶更不会食用Chara。在繁殖期,它们巨大的巢穴也是一个明显的识别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大骨顶分布于南美安第斯山脉区域,从秘鲁南部贯穿玻利维亚西部,到达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主要栖息在海拔3600至5000米的湖泊和池塘,最高可达6540米。
其他:大骨顶的种群数量似乎在智利和秘鲁有所增长,这可能是由于限制了火器的使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大骨顶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大骨顶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