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斑田鸡(英文名:Spotless Crake,学名:Zapornia tabuensis),是鹤形目秧鸡科小田鸡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区域,从菲律宾、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横跨至马尔克萨斯群岛,南至新西兰。其显著特征为深红褐色背部,蓝灰色头颈与腹部,红眼,黑喙,橙粉色腿脚,以及尾羽下侧的暗白色条纹。
外形特征:成年无斑田鸡长约17-20厘米,翼展26-29厘米,体重40-50克。上体呈深红褐色,下体蓝灰至黑灰色,头部蓝灰石板色,尾羽下侧暗白色条纹,眼睛深红色,喙黑色,腿脚橙粉色。幼鸟颜色较淡,背部棕褐色,头腹面暗灰褐色,眼睛橙褐色转红色,腿脚颜色随成熟变红。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多样化的叫声,包括缓慢重复的'kek'声,以及加速的类似摩托艇的'嘟嘟'声,高音'pur'声被认为是其鸣唱。
生活习性:栖息于淡水或咸水湿地边缘的密生植被中,偏好有浅缓水流的湿地环境。在黄昏和清晨活动,觅食包括螺类、甲壳类、昆虫、蜘蛛、种子、果实等。可在泥地、浅水区或靠近浓密植被的潮线处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8月至翌年1月,一夫一妻制,可能终身配对。筑巢于草丛或芦苇丛中,距水面30-150厘米,每窝产卵3-4枚,孵化期19-22天,双亲共同孵卵,雏鸟出生1-2天后离巢,由双亲照顾4-5个月。
区别辨识:与同域小田鸡区别明显,上体红褐色,下体深蓝灰色,红眼,黑喙,橙粉腿脚,幼鸟颜色更淡,眼睛橙褐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范围内虽不面临严重威胁,但在某些岛屿因人类活动和引进物种而数量减少或灭绝。
地理分布:分布于远东、澳新界,包括菲律宾吕宋岛和民都洛岛、帝汶岛、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以及南太平洋诸岛,如马尔克萨斯群岛。
其他:历史分类学上曾被归入Porzana属,现置于Zapornia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无斑田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无斑田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