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田鸡

Australian Crake Porzana fluminea

斑田鸡(英文名:Australian Crake,学名:Porzana fluminea),是鹤形目秧鸡科田鸡属的鸟类。具黄色腿和喙,上体呈深褐色并饰有独特的黑白斑纹,下体为青灰色,覆羽下可见白色羽毛。该物种是澳大利亚唯一的斑田鸡属成员。

外形特征:斑田鸡长约19至23厘米,体重55至70克,翼展27至33厘米。雄鸟比雌鸟稍大,雌鸟上体颜色较为暗淡,面部至胸部的灰色更均匀,胸喉部白色斑点更明显,喙基部红色斑点较暗淡。幼鸟外观类似成鸟,但胸部和腹部的灰羽边缘有细白边。雏鸟被覆黑色绒毛,带有绿色光泽,随成长变为深棕色。

鸣叫特征:叫声包括尖锐的金属声双音节,以及与小田鸡相似的叽叽喳喳声、延长的呼噜声和尖锐或哀怨的单音节叫声。

生活习性:斑田鸡栖息于永久或临时的淡水、咸水湿地边缘,偏好植被丰富的区域,如河口、潮汐溪流、红树林、盐沼、湖泊、池塘等。它们主要在泥泞的湿地边缘觅食,有时在人工湿地如盐场、污水处理池等地活动。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蜘蛛和蛙类蝌蚪为食,也吃藻类、植物和种子。白天活动,早晚尤为活跃。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8月至次年4月,多数在8月至次年1月。一夫一妻制,可能全年维持配偶关系,繁殖期间可能具有领域性。巢通常建于水面2至50厘米高的芦苇、草丛或低矮灌木中,由湿或干的芦苇或干草编织而成,直径7至9厘米,深5厘米。每次产卵3至7枚,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时间未知,雏鸟早熟。

区别辨识:斑田鸡小田鸡相比,体形更健壮,颜色更深,缺乏后者特有的尾巴条纹。雌鸟较雄鸟略小,颜色更暗淡。幼鸟的羽毛边缘有细白边,与成鸟略有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斑田鸡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较为常见,其他地区分布稀疏。虽然面临湿地流失的威胁,但该物种能够适应人造湿地,部分抵消了自然湿地的损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塔斯马尼亚岛。热带北部地区较为少见。

其他:斑田鸡能够利用人造湿地,这不仅补偿了自然湿地的减少,还允许其扩展到原本无法居住的区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斑田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斑田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