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斑秧鸡(英文名:Buff-banded Rail,学名:Hypotaenidia philippensis),是鹤形目秧鸡科 Hypotaenidia 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秧鸡科鸟类,分布广泛,从热带至亚南极区域,包括菲律宾(当地名tikling)、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太平洋众多岛屿。其显著特征包括棕色背部、黑白相间的腹部、白色的眉纹和胸前的红棕色带。
外形特征:红眼斑秧鸡的体型与小鸡相似,具棕色上体,黑白条纹的下体,独特的红棕色头部特征和白色眉纹。胸带颜色通常为暗黄色。两性羽毛相似,雄鸟略大。幼鸟的头部顶部与成鸟不同,喙为灰色,比成鸟的喙更钝。上体呈褐色,有黑色条纹,面部和前部下体为灰色或灰蓝色。
鸣叫特征:红眼斑秧鸡会发出响亮的尖叫。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湿地环境,包括沼泽、河流、湖泊等,偏好密集植被如高草、芦苇。在某些小岛上,如绿岛、豪勋爵岛、艾略特夫人岛,它们数量众多且不怕人。夜间飞行时,可能撞击电线、路灯或灯塔。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通常在雨季或干季。筑巢于低矮密集的植被中,靠近水源,巢呈杯状或平台状,由干草和茎构成。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约18-19天,双亲共同孵化。幼鸟出生后不久便能离开巢穴,由双亲喂养,大约三周达到成年体重,5-9周后被父母驱赶,两个月后开始换羽。
区别辨识:红眼斑秧鸡通过其独特的头部图案、上体的斑点和条纹、红色和黑色的翼条以及胸前的白色下巴和灰色喉咙加以识别。与其他同属物种的区别在于尾部相对较长,以及独特的色彩组合。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然而,安德鲁斯红眼斑秧鸡亚种(race andrewsi)在科科斯(基林)岛被视为Endangered(濒危)。在一些岛屿上,由于猫、鼠和人类活动,种群已大幅减少。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新界和太平洋地区,广泛存在于菲律宾、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众多岛屿,包括珊瑚海的岛屿。
其他:红眼斑秧鸡具有多个亚种,因岛屿隔离和基因流动受限而形成不同的群体。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眼斑秧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